20 落日的幻觉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57933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 落日的幻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 落日的幻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 落日的幻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 落日的幻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 落日的幻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落日的幻觉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殷红(yn)坠落(zhu)镶(xing)绚丽(xun)

2、衰减(shui)尘埃(i)吟咏(y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B.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

3、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D.(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探究一第1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探究二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答案: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几个词来形容。文中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探究三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答案:明确要点:

4、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探究四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

5、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这是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的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地球就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无时无刻不向我们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自然画面。让我们用心灵去观察,用知识去探求,尽情地享受生活中“发现”的乐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

6、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

7、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

8、产生的。9.第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10.第段在结构上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1.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作比较。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12.第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答案:“由于亮弧”(第段开头部分)。【课外拓展】长河落日扁(节选)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

9、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