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德育创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56362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德育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德育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德育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德育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德育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德育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实现未成年人道育的创新与发展“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努力健全体制机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可操作性研究,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还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共同研究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认真学习吸收论坛的丰硕成果和

2、各地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把我高码头一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此我们会作以下工作一、精心探索未成年人道德成长规律。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教育的、有传统的。整个社会总体上讲都是重视对青少年教育的。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原因不是我们不够重视,而是对于道德教育的科学研究不够,对道德教育的科学规律把握得不够好。人的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第一,它具有社会性。无论是个人品德或社会公德,如果没有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也就无所谓道德,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第二,它是个体的。它是个人的事情,受人的内心约束。道德品质是自己内心约束的东西,是社会的公

3、德跟个人的道德感情、道德观念、道德追求结合在一起的。皮亚杰曾经说过:人的认识实际上就是人接触外界的东西之后,跟他自己原有的认识互相嫁接,然后才能产生一个新的东西。每一个成长阶段未成年人和外界的关系,他所能够感受的程度,是有一定局限的。在这个程度上,我们以为正确的东西教给未成年人,实际上是不一定接受的。因为我们的认识是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经历得出的认识,现在你交给未成年人,你还拿这个教他,他没有这个经历,他得出的可能是相反的判断。道德养成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这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它是不断变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客体,是社会存在。这个客体包括他周围接触的个人,他的生活方式,从他的家庭到整个社会都在

4、变化。主体在不断变化成长中,客体也在不断的变化,两个变化在不断地结合。二创新未成年人德育管理模式。我校推行“自主活动、实践体验、自我教育”德育管理模式,开展读书活动等,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未成年人道德成长,主体是未成年人自己,是他自己的道德成长,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我们多年讲的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讲教育就应该是教育者为主导,这一点也没有错。但是如果只有这一方面就错了。因为归根到底未成年人的道德是未成年人自己成长起来的。承认未成年人自己是道德成长的主体,就要肯定他有道德成长的愿望。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做的

5、事情是怎样符合这个规律。有了这个态度,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越做越好。为了履行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信我们所讲的原则和规范都是正确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论是“五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提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管提法稍有差别,但是其精神实质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它们符合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也许有些人暂时不能理解,但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最终是会信服的。有了这个自信,我们工作起来就会理直气壮、信心百倍。

6、第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遵循科学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例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善于利用事例,特别是利用数字和事实说明问题等等。还要探索和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用孔子的话说,未成年人“血气未定”,他们的思想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好奇而耽于幻想,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只知是什么,不懂为什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帮助他们实现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转变。在这时就应当向他们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激发正义的理想、信念,栽培其幼芽。当然,更多的是要教育他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实问题,应当怎么做;然后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上升到理性的和规律性的认识。再次是更要研究和把握

7、当前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现今我们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变化和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新内容,例如网络问题等等,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对待。第三,要满腔热情地深入到未成年人中去,用我们的真情、真心去感动、感化他们。让他们知道是真正为他们好,是为了他们的幸福和发展。真情、真心对于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别重要,特别有效,它能够消解隔膜,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深入到他们心里,在那里发芽开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培育和谐发展能力,形成

8、促进和谐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德育教育理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迫切需要。“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放松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西方社会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在孩子的自立、自主、自我适应社会等方面强化的、做到的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应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尽快扭转和改变各类消极现象,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承担起应尽职责、付出不懈努力,人们常说“孩子的缺点是父母的”,孩子品质上往往会折射父母成人的品质。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个“学校”,70%道德教育是在未成年阶段的家庭生活中完成的。此外,道德教育的传递也和教育者的权威性

9、有关,这种“权威”不一定是某种权力,而是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最有威望的人,在家庭是父母长者,在学校是好老师。同样一句说教,可亲可信赖的父母告诉他和其他人告诉他,孩子接受起来不一样。而如果教育者是他反感的人,那么可能会对其教育内容起连带反感,这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规律。如果家庭这个最重要的“学校”和父母这个最权威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那么他们的道德素质养成和成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败。当今中国存在着学校德育和家庭、社会德育脱节甚至相互消解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与家庭这个重要德育“学校”弱化、这种道德传递最有效的方式没有完全启用十分相关,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强调把道德教育寓

10、于一种有趣味的感性形式之中,使人在审美享受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唤起对善的敬仰和追求。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开展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关注突出问题,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矛盾凸显,未成年人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的冲击,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普遍智力发育较好,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同时,由于课业负担普通过重,有的家庭经济负担也较重,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许多学生面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正是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必要和严峻。重视未成年人的人格培养,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自立能力、自律能力、合作能力、面对挫折与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