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55779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1 【学习目的】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想、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才能。【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场讨论了。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二、探究新知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

2、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完成课本表格。)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1)方程解:(2)算术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根据鸡_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2x+(35-x)4=9494-70=24(只)2x=4624(4-2)=12(只)x=2335-12=23(只)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

3、2只。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友谊小提示: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6、阅读P114阅读资料,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四、层级训练:1.稳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2.拓展进步: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考虑题”五、总结梳理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2 平行与橡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

4、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络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根底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生活中选取两条直线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并结合互相垂直的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间隔 机器应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表达了这样的特点。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拟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

5、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条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详细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考虑。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开展了空间观念。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详细应用

6、,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方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方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方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胡下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认识的价值。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道路、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引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展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

7、以表达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根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浅薄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间隔 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时机不多,经历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间隔 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老师加强指导和训

8、练。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3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对这局部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和思维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步学生的数学素质。3.教学目的确实定:(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2)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浸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

9、生分析p 、比拟、抽象、归纳的才能,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浸透辩证唯物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究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打破难点,达成目的。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

10、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根底和承受才能;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那么;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展教学;以表达“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到达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三、说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才能,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1)学会在动手操作中,实验观察、比拟、分析p 、归纳的学习方法;(2)学会正确使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四、教学程序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构造,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p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复习

11、旧知,作好铺垫(1)口答(投影显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计算以下图形的面积。教育心理学说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根底上进展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知识有亲密联络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2、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学生解答复习题后,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假如把复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提醒课题。板书后再运用语言鼓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最正确的学习

12、情境。3、动手动脑,指导探究第一:数方格求面积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接着,老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答复。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刚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13、?再提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展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老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详细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的理解。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打破难点。为初

14、步检验实验的效果,老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答复以下问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面积=( );假如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答复,集体纠正,老师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

15、出重点,深化理解。5、稳固训练,深化理解(1)根本性练习: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2)兴趣性练习: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比照性练习:2.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积(平方厘米)(4)开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的,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既稳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络和区别;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表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表达了才能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