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55601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1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宁 县 早 胜 初 级 中 学 导 学 稿 总第 页课 题孟子两章授课时间课 型新授课主备勾凤霞班 级九年级学生姓名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人审核曹自兴科目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议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2、2、了解孟子生平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主张。师 生 活 动札 记(教师二次备课或学生课堂记录)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柯,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主张“仁政”“王道”。2、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

2、的,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孟子 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3、写作背景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4、自己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气。5、自己结合注释读两遍课文,理解大意,画出不懂的句子。6、自己读一遍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一段的前两句谈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二、展标导

3、入三、导学达标1、展示读。(老师点名读)2、小组内、师生间解释预习中的疑问,进而梳理课文思路,讨论本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在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时,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3、“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四、课堂训练1、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原因是:( )A. 依靠强大的武力B. 靠人民住得安定C. 施行仁政,取得民心D. 战略战术正确2、解释加粗的字词。七里之郭 B. 环而攻之C. 池非不深也 D. 委而去之F.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G.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说说孟子的名言和故事3、大家讨论一下: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过程与方法理解“天时”地利”“人和

4、”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材分析重 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难 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教学设想教 法引导 点拨 互动学 法小组 合作 交流教学具导学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小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开头就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助精神的重要性。装订线备注:备课小组根据师生活动中四环节(一、预习导学;二、展标导入;三、导学达标;四、课堂训练)教学内容自行安排版面,(一课时一个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