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55014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71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简介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商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 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 优势。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Louis J.Wells)于1977年在题为发展中国家 企业的国际化 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士在其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对小规模技 术理论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威尔士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 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 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2、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 于国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

2、 立。根据威尔士的研究,以民族为纽带的对外 投资在印度、泰国、新加坡、 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 湾、香港的投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份额的重要武器。3、产品低价营销战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生产成本低、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 公司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抢占市场代表性成果。威尔士 ,在理论上给后人提 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中的早期 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 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小规模技术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发展 把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 供了一个充分的分析空间,对于分析经济落后 得一席之地是颇有启发的。认为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主

3、要是使用“降 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仅仅局限于 际生产体系中的位置永远处于边缘地带和产品 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也 趋增长的现象。472技术地方化理论级技术”生产在西方国家早已 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使用,可能 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同时该 无法解释当今发展中国家对发但从本质上看,小规模技术理论是技术被动论。威尔士显然继承了维农的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 成熟的产品。再有它 会导致这些国家在国 理论很难解释一些发 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日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1983年出版了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提出用“技 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拉奥深入研究了印度

4、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和投资动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 特征尽管表现为规模小、使用 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 集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 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 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1. 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 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 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2. 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 进行某些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 国市场的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3. 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 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 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 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

5、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4. 从产品特征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品牌产品不同 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 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 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 定的竞争能力。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意义在于它不 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竞 争优势是什么,而且更强调形成 业的技术吸收过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创新活动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在拉奥看来,企 ,这种创新往往受当地的生产 供给、需求条件和企业特有的学习活动的直接影响。与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相比,拉奥更 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调

6、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即欠发达国家的对 模仿和复制,而是对技术的消 化、引进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虽 述是粗线条的,但它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然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企 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描究的注意力引向微观层次,以 证明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可能性(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评价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 企业的国际竞 争优势是什么,而且更强调形成 业的技术吸收过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创新活动 业特有的学习活动的直接影响。与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相比,拉奥更 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是一种被动的 是这种创新活动给企业带

7、来新的竞争优势。虽 述是粗线条的,但它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可能性。国家跨国公司的意义在于它不 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 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在拉奥看来,企 ,这种创新往往受当地的生产 供给、需求条件和企强调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即欠发达国家的对 模仿和复制,而是对技术的消 化、引进和创新。正 然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企 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描 究的注意力引向微观层次,以 证明落后国家企业以4.7.3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简介国际经济学者为了克服以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提出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 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

8、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 用下而发生的。所谓直接诱发要素,主要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及信息知识等。 直接诱发要素既可存在于投资国,也可存在于东道国。如果投资国拥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可以诱发其 对外直接投资,将该要素转移出去。反之,如果投资国没有直接诱发要素的优势,而东道国却有这种要 素的优势,那么投资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利用东道国的这种要素。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向 技术先进的国家投资,在当地建立高技术分公司或研究开发机构,将其作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 工艺和新产品设计的前沿阵地;或者与东道国联合投资创办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学习

9、别国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获得一般的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方式得不到的高新技术。由此可见,东道国 的直接诱发要素同样也能诱发和刺激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以外的其他诱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投资国政府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鼓励性投资政策和法规、政府与东道国的协议 和合作关系等。2、东道国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东道国政局稳定;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完 善;涉外法规健全等。3、全球性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经济生活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 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等,其中汇率

10、与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在短期内剧烈波动的现象。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评价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试图从新的角度阐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其创新之处在于强调间接 诱发要素包括经济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对国际直接投资起着重要作用,而以往诸多理论 都仅从直接诱发要素单方面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从而导致某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事实上,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建立在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共同作用之上的,两 类因素作用大小与投资者自身情况及其投资目的有关。诚然,在一般情况下,直接诱发要素是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诱发因素,因为

11、对外直接投资本身就是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但 是,单纯的直接诱发要素不可能全面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尤其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的企业而言,在资本、技术等直接诱发要素方面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其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 度上是间接诱发要素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对 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但是,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仍然是局限于在静态上对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没有从动态 上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划进行分析,故而对投资活动实践解释力必然是有限的。4.7.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逐渐变化的,而且可以预测,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该理论由英国学者 Cantwell 和 Tolentino 提出,他们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 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二是发展中国 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发达国家靠大量的研究和开发投入, 掌握好开发尖端的高科技,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主要利用特 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生产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