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疏导中学生的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54675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面疏导中学生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面疏导中学生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面疏导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来宾市兴宾区良江二中 吕月桃内容摘要 中学生早恋,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很头痛。学生处于青春朦胧期,对于爱情和友情的区分并不是很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如何去看待并疏导学生早恋,是现在所有家长和老师必须面对却又很头疼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加以探讨。关键词 中学生 早恋 疏导 对于“早恋”,中西方均有相应的研究,现在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表明,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同学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实际上异性交往的比例应该更高,因为有些人由于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理而隐瞒事实,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一种

2、正常行为。现在中学生的恋爱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君不见,放学回家,光天化日之下毫无顾忌,相握相拥有之;休闲日,公园里,旁若无人,搂搂抱抱有之。更有甚者,一些漂亮女生贪图享受与社会青年厮混,或成为人家的“二奶”,有的竟被“情人”之妻告到学校,最后被学校除名。凡此种种,真让人弄不明白:现在的中学生到底怎么啦?!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接触过不少的所谓早恋学生,也和他们深交过,其实我觉得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应该更名为“早练”。即学生提前去学习关爱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一种尝试。其实他们起初的做法和交往的方式都没有错,错的是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说法和做法。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

3、,是因为在我所接触的很多类似早恋现象的学生中,真切的了解了他们当中没有几个是真正想去谈恋爱的,甚至有相当多的“早恋”学生是在旁人的指指点点和议论中,才朦胧的意识到这样的交往就叫恋爱,所以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谈起了恋爱。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刚开始和异性交往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恋爱的意识,他们起初都是在互相帮助和互相关心的前提下、再经过旁人的说三道四中、在父母,老师,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中、在老师,家长粗暴的处理中成为了早恋的牺牲品。每每在学校和其他同事的交谈中知道有这样因为所谓“早恋”而被迫退学的学生时,我心里就有种通彻心扉的感觉,为他们惋惜的同时我最多的是为我们这样

4、的教育者感到悲哀。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中学生由于早熟确实存在一种谈恋受的意识,寻求温暖,避免孤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理由,而我们同时也会看到一种现象,在大街上,公园里也有一个特殊群体“书包族”、“上学族”,他们手拉拉,肩并肩,举止不当,有的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亲热,对家长和教师的劝告和指导只当是耳旁风。随着孩子进入中学,渐渐迈入青春期的门槛,学生的性意识被悄悄唤醒。由于学校、家庭“谈性色变”,许多学生对己身的生理现象一知半解。再加上一些书刊、电视对爱欲的强力视听冲击和渲染以及社会上不安好心人的引诱,中学生早恋问题就无法遇上。这是他们自身的错,还是社会的悲哀?所以要想正面疏导中学

5、生的所谓“早练”现象,我个人认为青少年首先应该有个清醒的意识: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丰富自己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且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任何谈恋爱的条件。表现为:中学生没有自食其力的经济来源,生活不能自立;青春期的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知识,生活经验不足,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难以深入了解和把握异性的为人和性格特点;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相差太大。 2、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

6、比较简单,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的选择和此时的选择会相距甚远。一个陷入“早恋”地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同学只是因为“他敢于顶撞老师,而她自己不敢”,他的形象就是由此而“高大”的。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青春期中的男女同学相互吸引是正常的,相互交往也是正常的,但中学时代的正常异性交往,毕竟只能发展成为纯洁的友谊而不是爱情。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注意语言分寸、体态分寸、目光分寸和空间分寸。 3、中学生的个性品质还不稳定,还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个性品质如何把握人生的选择呢?其次,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学生的早练现象 1正确引导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 中学生内受性萌动的刺激,

7、外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喜欢交友,重视友谊,男女同学喜欢在一起踏青、谈心、过生日,渴望交上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倾吐内心的烦恼,取得真诚的理解,寻找心灵的慰藉,共同探讨人生的奥秘,切磋学习中的疑难。男女同学之间的这种正常交往是一种纯洁的友谊,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年轻人心理的稳定和人格的完善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种可贵的友谊应该小心爱护、大力倡导。如果把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视为“不轨行为”,如果一看到男同学单独呆在一起,或接触频繁一些,就住“谈情说爱”方面联想,只能激起中学生极大的反感。从教的十几年中我遇到这样一件痛心的事:班上一个女同学生病了,在医院打点滴。和她同村的一男学生知道后,出于对

8、老乡的关心,就到医院去看望这个女同学,病好后这位女生写了一封信感谢这个老乡的关心,结果这两个同学就被班上的同学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发展到老师也认为他们是在谈恋爱,结果连家长也通知了。最后两个学生在无法为对方解释清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2分析中学生早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幼稚和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

9、的因素。所以,中学生的早恋,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罪错。前段时间电视上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学校的两个男女学生因为无知和好奇偷尝了禁果,结果生下了一个得了种怪病的男孩。为了逃避责任,男孩离家出走了几个月,后来经媒体暴光后,男孩在家人的劝说下回到了女方和孩子的身边,可因为他们两个都还是孩子,既不知道照顾多病的孩子,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结果男孩回家不到一个月又偷偷的跑了出去,而且是再无音信,丢下了一个多病的孩子和一个终日以泪洗面的还是孩子的年轻妈妈3加强性教育,了解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

10、,则应以科学的严肃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不要总是谈“性”色变,而应把性教育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但是现在的中学生生理课的教育几乎可以说是空白或者采取的是模糊教育,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然习惯和社会性处在大变动的时期,在两性关系方面,一个人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防止哪些不良品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道德面貌,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婚恋是否一帆风顺,也是防止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性法制教育中,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关系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哪些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受到

11、什么样的处罚等,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这样的话题在我们农村的教育教学中几乎是个盲区,所以作为在农村从事教育的教育者来说这样的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4尊重关心,多沟通,正面疏导 对于早练的学生,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加以歧视,无法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没有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正因为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有的班主任视学生早练为“大逆不道”,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紧急措施”,如公开点名批评或虽不点名实有所指的暗示批评,勒令检查扣压信件,限期断交,等等,甚至动辄斥之为“作风不正派”、“思想品质不好”,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

12、,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因此,对“早恋”者的教育应尊重关心,多沟通,不宜在班级集体中公开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早练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对集体的离心力,在集体中的孤独、冷漠的感受会间接地强化他们的性欲冲动。 最后,作为旁观者我们应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 班主任、科任老师或者家长在发现学生有早恋迹象,或经过认真观察确认学生是在真的早恋时,一般不要急于去处理,而先要冷静地进行一番分析,根据该生的性格特点,考虑教育帮助的方案,避开众人,个别施教,尊重学生的隐私,严格保守秘密。可以个别谈心,也可能在符合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日记、书信等说“悄悄话”。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目的在于说服家长教育孩子时不斥责、不辱骂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真的那么难教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不全对,但只要我们的方式和方法能让学生接受,相信就能更准确的去疏导中学生的早恋。参考文献: 韦秀莲 珠海市第二中学谈中学生早恋应正面教育和疏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