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534801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长亭送别王实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2、过程和方法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欣赏崔莺莺的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认识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学习多种修辞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2、崔莺莺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启迪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李叔同送别诗,学生背诵,教师播放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2、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二、作者作品简介1、元杂剧文学常识简介: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样式。可分为旦本和末本。角色分为: 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净(花脸)、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

3、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人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中国四大名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2、作者简介: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

4、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妓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画封建阶级叛逆形象。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3、作品介绍: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

5、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厢记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

6、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7、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老夫人逼张生赶考,使崔、张爱情面临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整体把握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场面。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四、赏析(一)送别途中1、用自己的语

8、言描绘这幅图画。 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霜林红染 (深秋霜林图)2、整幅图画有什么特点?(空间广阔、色彩斑斓)三种色彩:青、黄、红(色彩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冷色调渲染凄凉惆怅)三个方向:西、北、南(拉开距离,表现思绪与希望的不确定性)上为四物:天、云、风、雁(漂浮不定的特性)下为四物:地、花、叶、人(凋零衰落的无奈)3、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了莺莺为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萧瑟的秋景与悲惨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这支曲子中哪一个字最能突出莺莺的那种离情别绪?明确:泪5、具有深秋时节特

9、征的景物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联系起来的?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都染上了主人公离情别绪的色彩。一个“泪”字,就使得前面的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都成了传情之物。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枫林“红”是自然现象,而在这自然现象中却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泪染”。7、拓展:化用诗句: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本篇写旅次乡

10、愁和离情别恨。上片写景。“碧云”,写出了秋高气爽的天气;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草;天接云,水接烟,山接斜阳。自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呈现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下片言情。头两句承上启下,极言相思之情的挚着、深沉。从第三句开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说明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突出离人的孤寂。结尾又推进一步,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并巧妙地通过“愁肠”把酒滴转化成泪滴。形象地说明离愁别恨已无法排遣。8、小结:仅仅25个字,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统一,诗意浓郁,哀愁绵长,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9、你能体会哪些意象哪些词语能抒发这种愁肠百转

11、情感?词: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恨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忳忳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此恨谁知(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为伊消得人憔悴莺莺想到和张生经历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不期然刚摆脱了相思之苦,却又马上生生地被迫分离,心中充满怨恨又万般无奈。因此,她把短暂的饯别的时刻,视为最可宝贵的与张生相聚的机会,她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马,她乞求疏林能够挂住将要落山的太阳,然而,柳丝难系,斜晖无情。既然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痴幻的意愿,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让张生乘骑的马儿走得再慢一点,自己乘坐的车子跟得更紧一点,使得两情依依的情人能够靠得更近一点,相随的时间更长一点-能

12、厮守片刻也好! 10、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五、朗读课文,体会“送别途中”的场面描写。六、布置作业选取一支曲子,改写成现代抒情文字。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检查作业二、赏析(按照上节课赏析第一个场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余下的场面)(一)长亭饯别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画。(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

13、飞、袅袅烟气、野草凋零2、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3、整个宴会笼罩在萧条的气氛中,莺莺的形象是怎样的?食不下咽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4、“恨塞满愁肠胃”,莺莺“恨”的是什么?从中看出莺莺的什么性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5、莺莺这种“轻功名、重爱情”的精神还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

14、第”6、老夫人、张生、莺莺对待科举功名的态度 :老夫人:“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重视科举,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象征封建势力张生:“视官如拾芥耳” 愿意、希望求取功名 莺莺:坚决反对张生上京赶考 7、“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莺莺在离别这样特定的情态中的的离愁别恨。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

15、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0、赏析【幺篇】【满庭芳】【朝天子】三支曲子,说出莺莺唱词中的怨情。【幺篇】是怨张生年少情薄,全不挂念数月来两人耳鬓厮磨的恩爱生活【满庭芳】是怨供食太急,子母们当回避,分别在际,竟不能与张生举案齐眉,厮守片刻。【朝天子】怨美酒无味,清淡似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怨世间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竟忍心“拆鸳鸯在两下里”【朝天子】既写离别之愁,又写对功名利禄的恨。借景(物)抒情,杯盘酒菜,都供传情,“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二)临别叮嘱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和引用的诗句?“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