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489559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 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二者的统一。(2)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 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 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 反映和把握。(3)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 方法。用世界观指导人们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转化为方法 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 法论。一定的方法论体现一定的世界观。2、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 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 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哲学;凡是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 神的产物或变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哲学。(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 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可知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 与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可知论主张世界可以被认知,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

3、一性,主张世界是不可知 的。3、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历史形态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或 本质,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极端主张是唯 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脱离世界、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独 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 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把物质 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如金木水 火土风等),并且认为这些物质形态是

4、运动变化的。(2)近代行为上学的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坚持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 性都是不变的,力图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 对迷信。具有局限:机械性。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 现实,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0形而上学性。即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彻底性。即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 到底,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唯心的。(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 唯物辩证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 辩证法是

5、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一 般规律的科学,它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 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体表现为:辩证法用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 观点看世界。(3)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 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 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2 )联系:Q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具体科学的发 展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为

6、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 料;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 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指导与 被指导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历史条件(1 )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咋会呢一一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一阶级基础。(2 )自然科学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 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大学说的创立一一 科学依据;(3)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 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得黑格尔威信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

7、内核”直接理论来源。2、基本特征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阶级性、实践性以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 度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本 质上是革命的和批评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其阶级性上。“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 存世界革命化,实际的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科学性表现在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自实践、付诸实践、 接受实践的考验。是行动指南、是开放的体系、不会一成不 变,必定随着时代、科学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第二、物质和意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8、于我们的感 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Q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Q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2) 意义:Q坚持了一元论Q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区别开来,体现 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Q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 历史观的统一;9为科学发展和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的存在形式(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

9、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只存在 永恒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过 程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3)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就是静止。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 统一的。相当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改造不同的事物。(4)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

10、、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事物直接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的基本 特点:客观性、深刻性、必然性、稳定性。规律是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联系,法律的稳定性也 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和普遍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基本内容:世界时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 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无论是自 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2)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q是整个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石;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 利武器;q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缺陷。二、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1、意识的起源(1

1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生命的物质一低 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一人类意识。(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2、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1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的一切意识 活动都是以人脑为载体的,是以人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生理过 程为基础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形式上是 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的反映世界和 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Q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 动的过程。能动的改造世

12、界。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 节。3、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 些智能。电脑不可能在整体上超过人脑,也不可能取代人脑。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的。客观规律制 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 前提。同时肯定认得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第三、世界物质的辩证图景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科学。联系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1、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1)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

13、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 联系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3) 意义:对科学研究。全局观念2、世界永恒发展原理(1)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 级、从简答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它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 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是密不可分 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必然产生相互作用,从而构成运动。事 物的运动和变化,导致发展。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产生、 发展、灭亡的过程。(2) 发展是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产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重复,不是一个个 变化过程的简单

14、相加,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3、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 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 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和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在 事物的内部,是深刻的,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现象是个别、片面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 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相对稳定,比现 象单纯、深刻。(2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一方面,本质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 现出来,不表现为一定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即使是同 本质鲜明对立的假象,也为本质所决定,也是本质的表现。(3)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二者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二者的统一决定了 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 达到科学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导向,透过现象去认识 本质,不要为假象所迷惑。4、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 要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偶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