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性质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8884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性质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式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在例4得出等式性质时,虽说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觉的,学生驾驭的不错,但讲的还是多,不如干脆独立完成,小组探讨发觉,总结时强调一下,如何去记住这特性质,而不是背下来。对于例5,让学生列方程后独立完成,会的自己做,不会的可以看书,再独立完成,有意识的选了三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结果三个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位同学依据你自己写的和书上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三位同学犯的错误还典型,一位没写解,“=”号没对齐,(全班只有7名学生全对)另两个X+10+10=50+10和X+10-10=50-40,以分析错误的形式将例

2、题解决,学生就驾驭的很好,这从后面的练习就看出来。 课堂确定要关注学生,细致思索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带给你一些惊喜,假如你忽视了,就不仅仅是错过了那一次精彩。这节课在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将书上的等式的性质中“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替换成“数量不变”,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想的,能不能替换一下,所以我在备课本上写了“结果不变”,可是没过一会,这个同学又举手了,说自己的“数量不变”不能替换书上的话,当然也包括了我的“结果不变”,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确定会发生变更的。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确定会更好。 第2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

3、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商丹高新学校 张彦刚 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始终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究和发觉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驾驭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能依据详细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一、胜利之处 1.嬉戏热身,点燃热忱。 课堂起先,我设计了一个请学生用身体仿照天平的热身嬉戏,伸开两臂,犹如人体天平,我用课件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仿照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兴奋,学得轻松,他们对天平只要两边重量相等才会平衡加

4、深了相识。 2.先扶后放,探讨性质。 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特性质作为引导重点探讨内容,让学生细致视察第一个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较轻松视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从而发觉一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引导学生思索: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更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一系列不断追问,鼓舞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然后课件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提出不同的问题:假犹如时加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天

5、平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觉“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视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究得出等式的其次特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旧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赐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个问题时组织学生沟通,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 3.开放练习,激活思维。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将巩固练习设计为思维开放的题目,使学生乐观主动思索。我设置了以下题目: (1)假如2x -5=9,那么2x =9( ) (2)假如5=10x ,那么5x -( )=1

6、0 (3)假如3x =7,那么6x =( ) (4)假如5x =15,那么x =(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进展。 二、改进之处 1.在等式性质的探究中,为了加强对比,我觉得应当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觉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层次的试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加深加上对“同一个数”的相识,进行更深化地思索。 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试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敏捷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学问,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示,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

7、学的思维,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相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在课堂上我渐渐放手,让学生经验视察、试验、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不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等式性质4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3.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难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8、教学方法:操作法,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引新。 1.视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 2.解方程 12x=96 x40=14 二、探究尝试,说明沟通。 1.回顾信息 解决问题 (1)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信息窗1) (2)提出问题 学生读取有关东北虎的有关信息。 学生提出:20xx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2.思索沟通 探究方法 (1)方程形式类比,引导学问迁移 提问:视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 解:设2

9、0xx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 (2)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 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思索,尝试解方程。 在沟通中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3)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 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 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 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依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3.补充练习 依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下面方程的解。 1.2x-1.4=8.2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依据学生的

10、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 1.解方程 2+4x=3.6 8x+2=4.4 3x+1.5=6 2.5+10x=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方程? 提示学生留意检验 2.依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课本69页自主练习第8题,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4) 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 解:设20xx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 3

11、x+100-100=1000-100 3x=900 3x3=9003 X=300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探究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的这一类方程题,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敢确定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我又对他们说,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做的对不对呢?让学生自己经济进行验算。经过验算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那个尝到了探 第4篇:等式性质(二)教学反思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中、小学连接的问题。教材变更了在小学阶段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及相关运算律解方程的传统做法,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

12、方程,教材作了细心的支配。”(老师教学用书第10页“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对方程教学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这一改法是否妥当,专家自有专家的说法,因为他们可以冠以“连接教材”,还可以为之“细心支配”,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也是无法变更的,我们能做到的至多也就是把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一些感受,拿出来晒晒,一吐为快。 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尴尬难忍的场面让我对教材真的无话可说。 师生共同解决完一个练习题后,考虑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试着用方程做做看。” 问题出现了。沟通时一位学生说:“小军跳高成果是1.45米(刚解答出的结果,学生就用上了

13、),比其次名小明成果多0.04米(这个数据是学生自己想的)。小明的跳高成果是多少米?”且学生有了如下的解法(黑板板演) 小军的成果小明的成果=0.04 解:设小明的跳高成果为X米。 1.45X=0.04 1.45X1.45=0.041.45 写到此,学生一愣一愣地望着我,面对学生我只好尴尬地笑笑,便让学生上位。学生编的题目提的问题没错,列的方程也没错,可就是这个等式的性质在这里却用不上了。为了避开纠缠不清的问题,我只好帮助学生另辟蹊径,重新找寻等量关系式:小明的成果0.04=小军的成果。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X0.04=1.45 ,很快求出X的值。 反思这样的尴尬场面真的让人犯难,让人尴尬。

14、学生明显没有依据编教材的专家学者的套路去出牌,违反了嬉戏规则碰壁也就难免了,不过这个规则是大人们定的,对孩子的确有些苛刻了。但假如按以前教材“四则运算互逆关系”来解决此题,这也就不算事了,纵观整个教材,编者的确是“细心编排”,教材中没有出现类似的方程,教材真的是和“四则运算互逆关系”划清界限,师自是不便向学生讲解了。 划清界限也就罢了,接着想教材习题中等量关系的呈现,我想学生的想法确定程度上受到了教材中“小军的成果小刚的成果=0.06米”的干扰,于是也出现了类似的等量关系式,假如教材中呈现的是“小军的成果-0.06米=小刚的成果”,这位学生又该会怎样去想呢,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 话又说回来,即便这样尴尬的场面还是无法避开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你是无法限制的。比如教材练习二第10题:“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能释放氧气75克,是每平方米草地所释放氧气的5倍。每平方米草地一天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就有不少学生依据“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释放氧气每平方米草地一天释放氧气=5”,列出方程75X=5。越是想回避的就越简洁出现,看样“掩耳盗铃”的做法不行取。 尴尬的场面是人为的,面对这样的场面我无语。 但我想,“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我是非讲不行了,因为,我不敢拿学生的成果开玩笑,做试验,这样重复有效的劳动我还是乐意去做的。 第5篇:等式性质 教案1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