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 (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47933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州桥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赵州桥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州桥教学设计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教学目标】、认识0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遗产”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课前搜

2、集资料。上课伊始,学生纷纷朗读自己搜集的各种有关桥的资料,既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为进入赵州桥作铺垫,又给了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多媒体运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上各种桥,并将赵州桥和其他桥并列排放,让学生观察赵州桥与众不同之外。学生从视觉上主动接近赵州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历史背景。教师激情饱满地介绍赵州桥历史背景,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00年以前,同时从听觉上让学生再次了解赵州桥,初步对它产生敬佩、自豪之情,主动走进赵州桥。二、初读课文,激励学生自主读书、初读课文,你喜欢怎样读?引导学生展示各种读书方法。、小组长选择一种读书方法,组织同学读书。哪个

3、小组读得认真,就请这个组汇报读书成果。、教师出示有关句子,检测学生识字、朗读情况。这样的设计,一是引导学生如何读书,二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爱自我表现的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读通课文,认识生字词。三、诵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得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既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的方法,又要感知文字的优美。、初读课文,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说话要有理有据,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为自己的发言寻找依据。(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有目的地去读书)。、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引导,让学生感受自读、自悟的成就感。古老

4、的赵州桥一段:多媒体出示句子,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了。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才让人感受到它的古老。雄伟的赵州桥一段:学生再读书,寻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数字说明这种表达方法?(学生才体验到数字说明的好外,就让学生再次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又递给了学生。学生在体会数字传递给我们信息的同时,通过反复多种形式诵读,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气魄)。朗读有利于情感的交流,默读才有利于思考,请大家再默读这一段,想想有什么问题?接着往下读,是否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汇报读书成果

5、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赵州桥设计的作用、好处)。读到此,有什么话想对设计建造这座桥的人们说?(升华了主题,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美观的赵州桥一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飞龙”、“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双龙戏珠”图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向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不想背下来吗?(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文字美,积累语言)。四、深化主题,激起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很自然地引入到课文最后一段。

6、(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桥的坚固、美观的前提下,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桥的坚固和美观”,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赞美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五、书写生字词、学生观察要书写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哪个字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不要写错,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容易记住。、书写生字词。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进而形成了独立的阅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处于兴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中。正因为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才能自读、自悟、自得,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