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7502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基础训练1.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答案】D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解析

2、】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国内背景,而不是国际背景。【答案】C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是()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答案】A4.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要注意题目问的是“

3、生态破坏”,而不是环境污染。【答案】D5.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先进的技术水平D.本地广阔的市场【解析】珠江三角洲依靠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快速发展。【答案】B6.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是()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C.人才队伍D.侨乡优势【解析】A、B、C三项是珠江三角洲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的劣势。【答案】D(2010广东惠州高三调研,67)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

4、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结合下图及学过的有关知识完成78题。7.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矿产资源丰富地形为平原为主处在湿润气候区海运便利A.B.C.D.8.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均衡性B.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三个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解析】第7题,要注意问的是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第8题,可用排除法,环渤海地区三个都市圈的城市密度并不相同,A项错误;由于工业化的推进,环渤海地区三个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迅速,C项错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

5、三角洲,而不是环渤海地区,D项错误;只有B项是正确的。【答案】7.D8.B9.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1985年2002年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

6、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7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1/4。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_。(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两个方面。(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_,劣势具体指的是_。(4)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解析】本题通过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7、及对策,调动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对外开放的政策(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级别)扩大(3)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4)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综合提升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

8、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显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B.C.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分两个主要阶段,即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推进,表现为城市数量猛增、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答案】C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1112题。11.在阶段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1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9、【解析】第11题,阶段处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第12题,珠江三角洲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腹地狭小限制,尤其是南岭的阻挡作用。【答案】11.C12.A13.关于“城中村”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B.“城中村”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C.“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中较普遍的现象D.它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解析】“城中村”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这里在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方面都存在隐患,制约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答案】D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对外

10、贸易总额(亿美元)2005年2001年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人均GDP(元)长三角1381502441.3%4554140612珠三角1684410717.9%351464199014.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C.珠江三角洲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D.环境污染严重15.如今长三角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其意义是()A.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B.构建全国交通网的需求C.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D.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

11、向型经济16.今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B.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日用品主要产地C.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D.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出口创汇农业基地【解析】第14题,A项没有变化,珠三角地区仍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B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矛盾。第15题,A项属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缓解大城市用地矛盾方面的问题;B项不属于针对广东省发展的意义;D项,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利于区域内的联系,而不是对国外的联系。第16题,B项属于

12、珠三角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方向;C项中资源优势不明显;D项发展农业与我国的工业基地建设相矛盾。【答案】14.B15.C16.A1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随着其他地区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以珠江三角洲外资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上升。【答案】C18.(2010福建福州八中质量检查,2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摊开中国地图

13、,只要细心看一下,便会发现中、东部经济空间格局好似一张弓箭。东部沿海地区是弓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分别是弓的南北两端,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是弓弦,长江经济带是弓箭。弓弦和弓箭的交会处,有一个城市圈,成为“中国弓”的发力点和搭箭点。这个城市圈就是武汉城市圈。材料二:弓箭示意图。材料三:三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二图中A、B的名称:A_,B_。(2)写出材料二中A、C、D与材料三中相对应的三地编号。A_,C_,D_。(3)材料二图中,A、B、C三处中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_和_。简述B地旱情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4)材料二中BD工业地带是我国著名的_

14、工业地带;简述BD工业地带发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作答。第(2)题,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乙比丙的纬度高,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第(3)题,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知,BD工业地带是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答案】(1)京津冀都市圈武汉城市圈(2)甲丙乙(3)AB7、8两月,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反气旋),产生下沉气流,以无雨晴天为主,形成伏旱。(4)长江沿岸农业基础好,为工业提供原料,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有众多大型水电站;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利用长江“黄金航道”,可以实现水陆、江海联运;劳动力充足。教学参考一、主流版本对比(必修三)版本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章(单元)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