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45656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摘要:人文素质在一个人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方面。通过分析,认为积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等方面可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国论文网 http:/ 人文素质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

2、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质、文学素质、史学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人文素质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

3、族弘扬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

4、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来转化、推动。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

5、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积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风,加强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当前,改变过去只强调专业技术教育的模式,积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求我们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以创新为核心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

6、精神,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机会,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及时确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并严加考核,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力度,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二)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

7、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在课程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主要致力于21纪的学科建设,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学科和课程的指导作用,将人文素质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其他

8、以拓宽知识面为主的课程中。当前,除了在通识教育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该在课程计划中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加文理交叉型、应用型、艺术型等能够培养大学生素质的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体系中既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新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 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

9、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他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这一层面意义来说,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

10、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校园环境、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具体形式作为载体来突出人文教育功能,这包括对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学思想、校风校纪、人文景观建设、模范人物、校园文娱、体育和典型的社会生活事例的宣传和建设等。我国一些著名大学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并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被广大师生共同接受,成为他们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浙江大学的“求是育英”等。此外,人文氛围的营造还应该以校园为起点,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所提供的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如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塑造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比如:要继续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文专题讲座、沙龙、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晚会、演唱会、诗歌朗诵会等)、辩论赛等,以启迪学生思维、加强修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还要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等名牌项目,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培养大学生求真的科学主体精神和以个体完善与发展为主的创新主体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