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440649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充分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理解中国古诗词中同一意象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学重点能透过诗歌所描写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能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p 同一意象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头顶的那轮明月被赋予了多种情感,也洒下清辉,照出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色下的诗情。先跟随唐代诗

2、人李益去感受千年前的一夜,月色下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二、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1-2名同学读,全班齐读。)2、再读诗歌,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七言绝句,应为四三节奏)1-2名同学读全班齐读3、古人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那么,请你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一夜征人尽望乡)4、哪个字重读?朗读指导:“尽”重读表达一种思乡之切之深,“望乡”轻读,表达故土的一种遥远内心的惆怅,遥不可及。5、大家已经能把握住这种思乡之情了,那么诗人这样的情感是在什么情况下生发出来的呢?(举目远眺,月光覆盖下的沙漠如同广袤无垠的雪原;近处凝望,月光皎洁,如同大地附上了一层深秋的寒霜。在

3、这清冷的月色中,夹杂着阵阵幽怨的芦笛声,征人一个个披衣而起,幽怨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望着远方,沉沉的静夜,诗人的心事更容易被月亮勾勒出来。)6、在朗读整首诗时,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学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过渡:在大漠如霜的月色下,我们感受到李益的思乡之切,不仅李益,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人都有自己愿意看见的那一片月色。对每个详细的人,详细的环境来说,月光的温度,月亮的形状,月色的表情都不一样,李白同样在峨眉山月夜下歌咏一曲。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生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1、学生

4、自读,教师正音,读出节奏。2、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人即将分开故土,外出闯荡,乘船夜行看到高峻的峨眉山颠,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江水之中。)3、乘船出门远行,看到如此美妙的月下风景。诗人内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喜悦、冲动)教师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稍快、节奏感强,读出一种轻快的感觉。4、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人此刻的内心情感却又是复杂的,为什么?(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离谱朋友越来越远。“思君不见”表达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朗读指导:“思君不见”读出一种惆怅绝望的感觉。5、请一位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配乐齐读。四、课外古诗词拓展峨眉山月歌中的月色包含了诗

5、人内心的欣喜和对友人的牵挂。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月色照出了诗人无尽的思乡愁绪,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几首有关月的诗词,又表达出作者何种情感?虞美人 李煜-_之痛春江花月夜张假设虚-对生命历史的慨叹山居秋暝王维-怡然自得水调歌头苏轼-美妙的祝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赋予了月亮不同的情感,并借它传情达意。月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泼起来,流动起来,这种寄托了诗人感情的景物就叫做意象。五、结语“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人生多情,无关风月,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对他保持着温顺的狂热,因为他对每个人都能

6、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六、作业布置在花、柳、雁中任选一个意象,找出与它相关的35首诗,分析p 这个意象饱含了诗人的哪些丰富情感。夜上受降城闻笛测试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

7、人物不尽的乡愁。【答案】B。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土的无尽思念之情。2.以下对诗歌分析p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风光。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迫。【答案】B。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3.以下对诗歌分析p 不正确的一项

8、为哪一项【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衬托、铺垫。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D.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风光、声音、感情三者交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好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答案】B。为直接抒情作衬托、铺垫。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详细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气氛。2、(1)答:前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而后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情感。(2)答: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衬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迫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