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2543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 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3、 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4、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2、 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3、 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题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二、 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1、 生平概述杜甫,字子美,诗中常

2、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2、 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 引入绝句三、 讲解绝句(一) 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二)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1、 分析动词入“情”鸣:请同学找出

3、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上: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2、 分析形容词入“境”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3、 分析数词入“趣”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

4、见西岭之高寒。(时间)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空间)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四、 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五、 作业: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

5、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附送: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点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难点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细读课文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二、自学课文:(6)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

7、个怎么样的人?三、检查:(5)、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学习第段:(20)、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节。、交流学习:)、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出示句式说话: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朗读课文第节。)学习生字“掉”。、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交流:)、按要求说话:他想:他又想: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读一读、两

8、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教后感: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6)、卡片读生

9、字,并找朋友。、读一读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并读一读。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再读一读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出示句式说话:)、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自由练说,后指名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我做完作业,总要_ 、完成作业本题目。、齐读课文第一节。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

10、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四、朗读课文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五、复习生字:(10)、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教后感: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

11、,学生兴趣较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自由读一读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学习用“为什么提问。)、齐读第一段。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二、学习第六段:(12)、自

12、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牛顿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按句式说话:_是普通现象。、指导朗读这一段。三、齐读课文,小结:(8)、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抄写生字,并评议。、读拼音,写词语。、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书面完成课后题目、。板书:苹果落地普通现象看见想、又想(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专心研究著名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