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4198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

2、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感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也能说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个角都是直角,不过对于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描述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重点放在学生的验证过程和表达上。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

3、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 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为观察、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的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4、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请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接下来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常见的四边形,请学生将黑板上的四边形进行分类。选择出较为特殊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和正方形,此时我会提问:你能准确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顺势引

5、出本节课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启发法等。 (1)首先请同学猜想: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其次请同学针对猜想进行验证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3)其次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并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学生通过量一量,从中看出

6、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我顺势介绍“对边”的概念。并与学生一同总结: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有的学生通过折一折,说明对边相等。 当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会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我因势利导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4)最后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

7、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表格。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和表达,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去探究发现,印象更深刻。 (三)课堂练习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设置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 2、填一填。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不同层次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完成,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 (四)小结

8、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你能从生活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说学情本节课有

9、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三、说方法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 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思维得到发,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

10、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考虑,我在课开始部分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剪绳子出发,为他们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

11、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索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想办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

12、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高思维效率。(二)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习。我把全班学生根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成功的小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中非常需要合作;

13、因此课上我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功,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愿意合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强竞争意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读写几分之一的数,会比较大小。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中我把“认识、读写、比较大小”确定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含义”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关于教法、学法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知识让学生

14、自己学会。同时利用、图形等辅助教学。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 三、教学流程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计划2分钟完成。首先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吃月饼导入复习。我是这样导入的: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吃月饼了吗?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月饼,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吗?(出示复习题)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个人,每人分()块?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把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从而引出课题:这半块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应该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分之一”。(板书、齐读课题)【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切入,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

15、二)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计划用20分钟完成。1、第一个步骤自主探究。我出示自学指导: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先自己看书自学,想一想,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的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过程中,我要深入其中,了解学情督促自学,为汇报作准备。 、第二个步骤汇报交流,我组织学生逐题汇报,并借助帮助学生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说理训练,通过练说、指名说、互说等形式理解的1/2含义。 接着引导学习读写。重点强调书写顺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12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1/3的认识方法与12基本相同,但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1/4、13的含义。(我适时板书)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举出生活中几分之一的数,说说它的意义。【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的数来表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