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419003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人教新课标版.doc(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表现了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要注重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在活动中,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要能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

2、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阅读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朗读教学 创意说明:这是一首抒情诗,它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意象壮阔,意蕴丰富。学习本诗,宜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不仅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教学步骤: 一、各自放声读,读准字音。 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二、男女生对读,读出韵味。 三、师生齐品读,读出情感。 1.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

3、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 小组讨论,品味描写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表现了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妈妈,那个海呢?”(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

4、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了。朗读这句要求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诗人用来与读者共勉。“终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 当理想与现实多次出现强烈反差时,诗人的情绪虽然一直是波澜起伏的,但其主导因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诗人的主导情绪是积极的,诗人的梦因在现实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 怎样读出情感?各人自己体会试读。 四、自由表演读,读出情味。 用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伴奏,进行诗朗诵表演。 五、默默回味读,读出哲理。 “山”和“海”蕴含了什么

6、意思?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说。 “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和失望,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及,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只

7、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教学设计画面扩写 创意说明: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诗人王家新将自己从生活中体验出的那些理想破灭之苦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这首诗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特别是在诗歌的第一节中,充满了生活的真实,能够引发读者的诸多想象与联想,所以,将这首诗分解为一组画面,进行创造性的扩写与补白,对学生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训练与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教学步骤: 熟读全诗之后,根据下列题目,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扩写画面。 1.窗口边的梦 2

8、.海是什么样的? 3.我终于爬上了山顶 4.无情的大山 5.那一粒梦的种子啊 6.海还在远方 7.雪白的海潮 8.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教学设计哲理体验 创意说明:这首诗再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表达了一种信念,一种哲理,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很难真正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所以要教育学生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学步骤: 熟读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1.第一节诗怎样表现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你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吗?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诗人为什

9、么能够做到失望而不绝望?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和经历吗? 3.为什么梦想能够滋润人的心灵?你的梦想为你成就了一些什么? 4.诗人的梦想到底在哪里?诗人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它?你的梦想实现了吗?是怎样实现的? 5.联系中国革命的历程理解“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6.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对于“山”与“海”的体验。 7.全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看见过哪些全新的世界? 8.你觉得见到“海”好还是见不到好?你认为理想对于人生究竟有着怎样

10、的意义? 9.人的理想是一成不变的吗?理想实现之时是否就是奋斗终止之日?你知道哪些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名人故事? 10.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理想是_。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飞,飞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飞,飞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飞,飞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11、选自徐志摩诗选) 使用建议:徐志摩的诗歌,崇尚理想,歌颂光明,哲理深刻,内涵丰富,词句优美。读他的诗,能感觉到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穿透力,而且经得起长时间的咀嚼与回味。 学习在山的那边,可用这首诗进行联读教学设计。它与在山的那边有许多相似之处: 1.表达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表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 3.抒写了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心情。 4.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此外,流沙河的理想也可参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变读设计 创意说明:变读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导”,学生创造性地“读”,以改变课文内容、改变学生角色的阅读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

12、维潜力,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 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变读: 一、变标题理解内容可从不同角度自拟标题,这既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及主旨初步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又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旨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的策略和方式。可有如下说法: 第一次爬悬崖 脱险 永远不能忘记 战胜恐惧 八岁的记忆 最初的那一小步 没什么了不起 战胜自己才能相信自己 星光下的悬崖 当朋友离我而去 父亲的话 二、变语言体会深意文中许多语言是值得细品的,用“变”的手法进行比较体味,方能理解其深意。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

13、还能感觉得到。”将这句中的“至今”删掉,将“感觉得到”换成“回想起来”,比较一下效果。(“至今”强调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虽已年过花甲仍然记忆犹新,而且是能够清晰地“感觉得到”那种闷热,“感觉得到”是从生理器官的感觉角度突出了记忆的清晰与真实,如在眼前,而“回想起来”只是一种心理活动,不如前者有表现力。)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将句中的“只有”“但”删掉,比较一下效果。(“只有”强调了悬崖并不算是险峰,用“但”字将语意一转,突出了它对“我”而言是高不可攀的,侧面表现了“我”身体的柔弱和内心的自卑。)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改为“我瘦骨嶙峋

14、,心在胸腔里冬冬直跳”效果如何?(原句言简意丰,将多个信息组织进一个句子,让“瘦骨嶙峋”作“胸腔”的定语,比改后的句子更有表现力,更让读者为之担心、揪心。相形之下,改后的句子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删掉“终于”,将“尽量”改为“努力”,效果如何?(“终于”突出了整个过程对于“我”的艰难程度以及“我”紧张得丝毫不敢放松的心情,“尽量”比“努力”更能表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不停的一点一点地往里靠,直到再也没有一点空间可以挪移,更能表现“我”的极度恐惧。)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改成“我忍不住啜泣起来”效果如何?(看似不合常理的句子,恰恰表现了“我”当时已因极度的恐惧和绝望失去了判断力,六神无主,意志崩溃了。改后的句子无法表现这种恐惧到了极点以致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将这个句子末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如何?(改后无法表达“我”当时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