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413604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暑应急预案中暑应急预案(精选5 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 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 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暑应急预案(精选 5 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暑应急预案11 中暑 因身体过度受热,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 病。2 中暑的主要症状2、1 中暑多发生在夏季高温环境,如通风不良的高温车间、露天 作业现场等。2、2 中暑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口渴等,随后出 现体温显著升高,脉搏快速,面红、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昏 迷、呼吸急促等,最后因呼吸循

2、环衰竭而死亡。2、3 如伴有因大量出汗所致的氯化纳丢失,可出现全身肌肉痉挛, 最常见的为小腿抽筋。3 中暑的预防3、1 合理处理热源。改革工艺,减少热源,将强热源移出车间或 安放在下风口。采取隔热措施,将热源分开。3、2 加强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根据单位的情况,使热空气自然 流出,冷空气自然吹入。机械通风,采用风机,冷却处理,电风扇、 空调等进行通风高温。3、3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作业环境特点,采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和 防护措施。3、4 适当饮用含盐清凉饮料,以补充氯化纳和水分。3、5 如果在阳光下作业,可适当避开中午强烈的日光。4 中暑的现场救护4、1 轻度中暑的救护:如果因热而感到头痛、乏力、

3、口渴等时, 应自行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休息,并饮用冷盐开水, 冷水洗脸或吹电风扇等。4、2 中度中暑的救护: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服, 用冷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吹电风扇等方法降温。4、3 严重中暑的救护:如果是严重中暑,就要用冷水冲淋或在头、 颈、腋下、大腿放置冰袋等迅速降温。4、4 如果中暑者能饮水。则让他喝冷盐水或其他清凉饮料,以补 充水分和盐分。4、5 对病情较重者,应迅速转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中暑应急预案2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 (以下简 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

4、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 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 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 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5、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 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 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V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 共事件范畴。1.4.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i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24 小时内,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 300 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1.4.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ii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24 小时内,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

6、299人,或 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b. 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 情形。1.4.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iii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24 小时内,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 149人,或 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b. 地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 他情形。1.4.4 -般高温中暑事件(V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5 工作原则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 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 积极

7、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 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 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 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

8、件应急 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 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 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 防范意识,提高社 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 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 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 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2.2

9、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a.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b.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 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

10、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 报告管理制度。每年 6 月 1 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 测、报告工作;每年9 月 30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 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 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 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 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 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

11、告。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 小时报告的高温 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 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 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 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 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 报告时限。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 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 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

12、,经报本级 同意后发布。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 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 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 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i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 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i i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 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iii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

13、达“较易 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iv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 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 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4 应急响应4.1 应急响应启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 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 的应急响应程序。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 联

14、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 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 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a. 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 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 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 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 展防暑动员;d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

15、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 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a. 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 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 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 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 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 高温中暑的意识;d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 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 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a. 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 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 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 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 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d. 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 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