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什么结籽高又高接力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41062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什么结籽高又高接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什么结籽高又高接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什么结籽高又高接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什么结籽高又高接力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 ,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 ,知道山歌的特色。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知道山歌的特色 ,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来源:学#科#网Z#X#X#K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 ,那儿不但山美水美 ,也有许多人才 ,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来源:生:师:对了 ,刘三姐被称为广西

2、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 ,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 ,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 ,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今天 ,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来源:学。科。网刘三姐 ,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明过人 ,八岁时 ,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 ,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听听刘三姐的歌吗?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 ,有一首动听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三、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

3、 ,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 ,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 ,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人们喜欢刘三姐 ,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2、再听 ,轻声随录音唱。师:老师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答复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 ,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轻声随着唱一唱 ,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答复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 ,

4、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 ,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 ,叫做“变换拍子。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3、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注意气息的控制。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4、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5、唱歌词 ,歌曲处理。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 ,只做嘴型不出声音 ,看谁唱的模样最像“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师范唱 ,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教师弹琴 ,学生演唱。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 ,再来演唱一遍歌曲。学生随老师

5、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7、设计演唱形式。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 ,但老师听了 ,感觉还不过瘾 ,我们刚刚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成什么形式。学生讨论并演唱。生:对唱。师:很好 ,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1男女生接力唱。2领唱与齐唱。来源:学&科&网3创设情境 ,领唱在“山的南面 ,齐唱在“山的北面。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

6、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

7、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

8、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师鼓掌:你们的演唱 ,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土。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课堂小结来源:学,科,网Z,X,X,K大家都知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 ,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 ,学唱我们的民歌 ,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 ,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