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40963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本设计将校园景观看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 等重任。不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而是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文主义为立足点努力体现大学 精神,将学校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它的物化,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背景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新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大学园区北 端,北临南二环路,东接裕翔街,西接建设南大街,南侧为仓丰路。新校区南面是正在改造中的南栗 明渠,即民心河二期工程,将建成高标准的带状公园,东面是民心河和宽约100 米宽的绿地景观,北 面是

2、宽约60 米的绿化带。两面环水,三面拥绿,周边环境优美。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 1829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4.390 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和石家庄 市重点建设项目。2011 年河北师范大学东、西校区4万多师生基本全部入住新校区。新校区的景观 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二、设计范围 本项目分为音乐学院前景观设计、体育学院前景观设计、艺术中心前景观设计以及图书馆前景观设计。 项目面积为50850本文重点介绍图书馆前景观设计,本地块位于新校区总规划的中轴线上,面积为22850 m2。地块东与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教师、学生活动中心毗邻,西与本科生宿舍、学生食堂以 及球场一路相隔,是整个新校区

3、规划中集文化、娱乐及生活交叉最多的地方,也是动静结合处,这个 地方将是学校人流最多的地方。三、目标定位 大学校园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缩影,它兼具生活、工作、学习、游憩、居住、产业等多种 功能。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延续“百年书院”的规划理念。在设计中我们力求摆脱传统校园的 空间模式语言,最大限度的表现形式、功能的特征和文化脉络,将创作具有山水特色与文化结合的校 园形态作为思考的起点,以生态造景和文化造景为原则,充分研究师大的校史、校训等校园文化,将 其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使校园环境充满人文气息。四、设计理念(一)设计构思 项目地块东侧为相对封闭、安静的建筑室内空间,建筑形式采用传统

4、书院式建筑格局并恰当地融入现 代元素,选取黑白灰色调并使其巧妙搭配,外立面突出写意山脊线,形式充满人文气息并与大自然的 山体形式巧妙融合。因此室外空间应将建筑纳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并以其简洁、舒朗,结合潺潺水 声形成空间意向的呼应与对比。西侧为一条连接师生活动区与学习区的主要道路,更是一条动静分区 的界限。景观的可达性与人工环境的密切融合成为设计重点。设计应在藏与露,开敞与封闭之间形成 良好的功能与景观效果。自古山水情节与人文精神就有非常高的契合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观将是最适合大学校园 氛围的景观主题。方案设计将建筑为山,在景观设计中考虑水元素,水体乃地之血脉。水体设计的总 体思路

5、是打通“水脉”,聚水成湖。以此确定南北联通的水景轴线。景观设计中对水体的处理呼应校园南面的南栗明渠,形成自北向南的校园主要景观水系,水系蜿蜒曲 折,又如传统园林之“曲水流觞”,不但营造水清林茂的自然生态小气候,更象征了知识的源泉源远流 长,人文意境油然而生。沿水建连续的亲水步道,和较为开阔的集散空间,形成曲线形的“与自然共 舞”的脉络线,营造“人与自然对话”的宁静、平和的校园氛围,满足校园内师生安全便捷的交通功能 要求。(二)设计原则文化的提炼与构建 本设计首先依照基地特征将其地块分为三个组团,他们相互连接渗透,同时承担独立的功能与景观效 果,使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又连而不断。其次,结合新校区

6、总体规划和对校园文化的挖掘,形成空 间丰富、功能合理、尺度适宜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彰显河北师范大学新的校园形象。设计所遵循的 原则为:1. 整体布局上延续中轴线景观,完成教学区与生活区过渡,营建自然简洁的现代中式山水园林校园景观。在景观形 态构思上,除了考虑文化的体现,更要考虑交往空间的融入、材料的朴素、比例尺度的优雅以及开放 的、整体的、真实反映功能的景观形象,并进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景观的生长性,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力求让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标2. 功能设计上 提供学生活动休闲的场地,营造亲切、舒适、灵活的空间环境,图书馆前广场则突显大气、开阔的风 格,

7、变化中求统一,刚性与柔性并济。3. 种植设计上 形成丰富季相搭配,营造丰富空间,原有大树充分利用。题4. 水体设计 在水系设计中注重水系的宽窄变化和“线”与“面”的结合,并处理好水与水以及水与各种元素之间的关 系。水循环系统:自北向南大循环,分段小循环;自净系统:多处跌水曝氧,水生植物净化,保证水 质;更新系统:设计湖体取水浇灌系统,使用后及时补充新水,形成活水;驳岸设计:驳岸分为自然 式草坡驳岸、台阶入水驳岸、水生植物驳岸、卵石驳岸、景石驳岸等多种驳岸形式,形成自然整齐的 湖岸线。(三)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水为线串联三大主题,以景为体展示校园文化。将景观设计主题定位为“汇聚、同研、发展” 三大

8、设计主题,多组单元式空间加以带状水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空间方式,使景观界面具有强烈的 连续性和韵律感,强调景观的生态性,并在文化上营造不同学科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环境 与氛围。设计在精神上继承和发展师大精神,将其发展成为容纳师生情感的载体,使其对时间的发展 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分区设计(一)汇聚组团文脉的场所感1.设计需求分析(1)第一组团北侧为五金市场,形象较差,应通过微地形、种植等手法对其进行遮挡。(2)西侧为连接动区(学生食堂)与静区(图书馆)的主要道路,将会产生大量的人流以及景观参 与需求。设计要方便学生业余时间对公园的使用。用对景的设计形成视觉焦点,以此引导视线,合理

9、交通同时满足学生对小环境空间的需求。(3)南侧为图书馆,图书馆立面较多的开窗使其拥有优美的景观界面,在设计中可以将其融合或呼 应,同时要注重项目地块的平面景观效果,力求在图书馆上能获得良好的俯视景观效果。2.设计分析(1)汇聚组团强调水系景观设计的内向性,满足师生空间的需求。紧扣“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 以及百年校园的风采和四校联合的历史。强调“汇聚”之意。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即把文化概括化,提 炼成一件件具体的景物。(2)景观节点分为:慧泉、汇泉、听泉、百年时光,以及相应的景观台阶、景石、跌水等景观节点。 整个组团结合中国园林设计底蕴以及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水面带给人的美好。设计手法上不单

10、以 水面和建筑围合空间,而是以台阶、跌水、景石、树等围合空间,以下沉式亲水小广场为核心,向四 周辐射跌水,树木等的围合,形成多层次递进。水系道路总体方向与建筑成 45夹角,加上水系中央 地形的处理,隔水面与广场向望,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并无限延伸水面的长度。远观怡然、大 方,近处亲近、自然。在此区域,景观成为设计的主体,建筑成为营造环境的配角,强调自然环境与 人工环境的相互融入,人与自然环境的亲近。(3)慧泉,古说文中有言“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泉是“源”是青春、生命、智慧至源的 象征,水从泉中涌出,奔涌而下,形成江河湖泊。慧泉的设计正是融合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以智慧 和生命力来“怀

11、天下,求真知”。蒲公英雕塑喷泉成为水系源头,赋予水以生命力。(4)汇泉的设计则是取自河北师范大学的起源。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 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 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 年6 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创建于 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以及创建于 1984 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 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汇泉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以咫尺泉水营造出不同 的景观意向,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无限扩展着师生们在此的体验。(5)听泉则是以景观跌水营造出水声,一方面阻隔噪音,另一方面为景观提供天然的音响。(6)百年

12、时光设计以钢柱为屏,沿水面铺展开来,一方面成为一个视觉焦点引道师生进入景观区域, 另一方面作为不同景观区域的界限,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小空间用以安静的阅读或讨论,并且使景观在 藏与漏之间达到景观体验最大化。(7)景观台阶增强了水面的亲水性,使师生在寓教于乐之间能够感受生态的美好。(8)设计中的地形、水、构筑物、花草树木等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他们都有着故事性,具 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层次,也体现了这个校园独一无二的特 质。(二)同研组团空间的连续性1.设计需求分析 图书馆正西位于新校区规划的中轴线上,是图书馆的后庭院,但同时也正对新校区西入口,担负着学 校景观

13、形象展示作用,景观设计不但要大气,也要强调宜人小尺度的景观细节处理,同时注重南北两 区的构图联系和过渡。2.设计分析 此区域设计了树池、亲水平台、景石草坪、涌泉跌水等景观节点,增大了铺装面积,使得交通更加流 畅,景石草坪成为西入口的对景,形成视觉中心,展示西门形象,并与两侧置于水中的景石为其营造 庄严、大气的效果。规整石块一方面模拟自然,另一方面呼应图书馆建筑立面,使景观与建筑语言更 加统一,不但有了一定文脉上的延续,又从布局上加强了中心区的中心感,并形成了与其他两个组团 的联系。草坡入水的驳岸设计使得这个区域的景观更加生态。靠近建筑一侧的乔木阵列种植,成为图 书馆与道路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使

14、得图书馆成为相对独立的安静空间。(三)发展组团场所的体验性1.设计需求分析 第三组团北侧为图书馆,东侧为活动中心且活动中心的西侧主入口开向本区域。设计要解决图书馆和 活动中心的交通联系,活动中心西入口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景观观赏平台,视线应开敞。西侧和南侧为学生活动区将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同时也会有大量的人流进入本区域,要通过景观处理 将外界干扰屏蔽,形成相对安静独立的景观空间,同时应形成一定面积硬质铺装来解决人流集散问题。 2.设计分析 发展组团强调水系的张力和外向性,形成一个开敞虚空间。采用寄寓手法,寓情于景。将古典园林的 水系、折桥以及所蕴含的山水意向借用于此,突出以“空”为中心的理念,追求传

15、统园林的意境,通过 自然、人物、时空等多方面元素的介入和交织,最终构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与文 化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校园场所。发展组团主要景观节点有:映月湖、瀑布跌水、邀月台、揽波广场、临水台、荷花桥、芦苇丛以及一 些景石。活动中心正对面是一个湖面,把人的视线引入自然环境中,在这里以空灵作为校园形态的高潮和水系 的结尾,沿湖形成环湖游路,强调步行系统,并使其成为联系不同区域的主要通道。这样可以避免对 组团中心的穿越,又可方便到达主要建筑物,水面也更具进深感和完整性;周围的绿植保证了桥的安 静以及交往空间必要的可停驻性。结合周围交通设计入口,沿湖密植,结合下沉地形,用种植围合湖 区,隔离道路,形成柳岸花堤,湖光照映的意境;出入口局部放开,用特色树点景,顺应构图肌理, 精心组织每一个细部,用现代手法再现传统园林的特色,创造“宁静致远”的治学氛围,为教学之余的 自由交流提供最舒适的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