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学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399103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资料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资料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资料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资料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资料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资料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资料学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基础知识类:1. 中医用阴和阳分别来代表两个对立面,即“阴阳对立”。除此以外,阴阳学说还揭示了对 立面互相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规律,比如没有白天的光明就没有夜晚的黑暗,没有阳就没有阴, 没有阴也就没有阳。而且白天是夜晚的发展,夜晚是白天的延长,阳从阴中发展而来,阴从 阳中发展而来,这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叫做“阴阳互根”。另外,黑夜不断地消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而夕阳渐渐逝去,夜幕却缓缓地降临。这种日 夜相互交替的关系,叫“阴阳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事物一方在生长,另一方又在消减, 叫做“阴阳消长”。2. 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看”病的方法,发展而来成为中医的辨证论治。

2、 它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实现,简称“四诊”法。3.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炮制、制剂,以利 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为中药。中药来源于天然药和加工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 药等。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4. 常用中草药:补气类:甘草、蜂蜜、人参、山药、黄芪。补血类:熟地黄、桑椹、当归、阿胶。 补阴类:黑芝麻、枸杞子、百合。补阳类:鹿茸5. 中医“治未病”包括以下几方面:未病先防,见微知著,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6.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 的一

3、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等医籍中。7. 把人体划分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分别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并且用五 行间的关系,来说明脏腑间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8.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9.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10.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11.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12.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13. 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4.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

4、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15.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 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16.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 口,其华在唇。17.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在窍为目。18.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19.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20. 气、血、津液的

5、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 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21.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22.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23.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24. 奇恒之腑,是指形态上中空有腔似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似脏,与一般脏腑不同的六种器官或 组织,包括脑、髓、骨、脉、胆、胞(习惯上指女子胞,但男女皆有“胞”。“胞”,在男子是指精 室,又称精宫)。25.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26. 问诊:就是患者的感受获得病情资料:以下几点必问:1、问病部位2、问时间3、问病史、服药史,特

6、别是药物过敏史4、女性必问经期。27.重点谈问汗和痛的区别: 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气虚。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则止。绝汗:战汗只作了解 疼痛:腹痛多属气滞;重痛疼痛有沉重感觉,多为湿滞;刺痛淤血所致;绞痛痛 绞割,实邪闭阻气机;灼痛:阴虚阳热;冷痛:寒邪所致。28. 影响药物毒性的因素有:剂型,剂量,炮制,配伍,煎法。29. 中药“四气”指:寒热温凉30. 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所以就有了“是药三分毒”之说。而在现 代医学中,药物毒性则是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它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包括(致畸、致癌、致突 变)、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反应等。解剖基础类:1.

7、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为人体直立眼视前,上肢下前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趾朝前,靠近身体 正中线为尺侧(内侧),远离正中线为桡(外侧)。2. 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3. 眉心位于前额正中线上,两眉之间。眉心向上一点是印堂。4. 人中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形凹沟,有人中穴,也称水沟穴。5. 颧弓:循颧骨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往后一点是耳平。6. 耳上三穴:听宫、听会、耳门。7. 喉结,男女都有,且男性的喉结更为明显。8. 胸骨剑突位于胸前部正中,下方呈剑状,也处在腹部正中线。9.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背侧面的横脊为肩胛冈。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交点凹陷处 为天宗穴,天宗穴直上为秉风穴。10. 肱二头肌位

8、于上臂前侧,向下至肱骨下端有肌腱。肌腱内侧有曲泽穴,外侧有尺泽穴。11. 肘尖:肘后的明显突起。伸肘时,肘尖与肱骨内外上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成90 度时, 此三点成等腰三角形。12. 踝骨分为内踝(胫骨下端)和外踝(腓骨下端)。正常站立状态下外踝离地高度低于内踝。13. 鱼际:拇指后的掌内隆起称作大鱼际,小指后的掌尺侧隆起称作小鱼际。14. 肩三针是指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15. 太溪: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16. 昆仑:脚的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穴。17.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18.

9、 涌泉穴位于脚底不凹陷处,是脚底最重要的穴位之一。19. 主要器官的位置及相关描述a. 心脏:胸腔内两肺之间,左胸第二肋骨至第五肋骨之间,在锁骨中线内侧。b. 肺: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每个肺又分几叶,一般是左肺2叶,右肺3叶。c.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内脏器官,代谢功能强大,有解毒的作用。d.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红褐色。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右肾门正对第二腰椎横 突,左侧正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比左肾略低12厘米。e. 脾:位于腹腔左上方,是重要的淋巴器官。f. 胃:位于膈下,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上接食道,下接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20. 主要骨头

10、分布a. 面部:上颚骨、下颚骨b. 耳部:锤骨、砧骨c. 肩部:肩胛骨d. 胸部:胸骨、肋骨e. 胳膊:肱骨、桡骨、尺骨f. 骨盆:尾椎骨、骶骨g. 腿:股骨、膑骨、胫骨、腓骨21. 肘上六穴为小海,少海,曲池,曲泽,尺泽,天井。22. 胸骨下角是指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成的角,一般约90 度。23. 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24. 第一至七肋骨与胸骨直接相连,第八至十肋软骨与上位软骨借结缔组织相连而成肋弓, 其下方为腹部。经络腧穴类:1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2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称十四经),是经

11、络学说的主体。3 三阳:少阳,太阳,阳明;三阴:少阴,太阴,厥阴4 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5 十二正经由手三阴、手三阳和足三阴、足三阳经组成6 十二经脉呈左右对称循环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7任脉循行于胸腹,“总任一身之阴经”,督脉循行于脊中,“总督一身之阳经”。8十二正经循环:手太阴肺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足阳明胃经一足太阴脾经一手少阴心经一手 太阳小肠经一足太阳膀胱经一足少阴肾经一手厥阴心包经一手少阳三焦经一足少阳胆经一 足厥阴肝经9 腧穴(穴位)可以分为三类,即经穴(归属十四经)、奇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不定 穴、压痛点)10 穴位的定位,可分为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指寸定位

12、法(同身寸法)、体表解剖标志法 和简便取穴法四种。11拇指关节宽为1寸,四指宽为3寸(又称“一夫”)12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方向是从足走腹13 十二正经中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数量最多14 任脉的主要功能有调节阴经气血,主胞胎15 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面部16 马王堆帛书经脉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缺少的是手少阴心经17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脏腑,手足,五行18 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又称“血海”19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20 十二经脉中分支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21 被称作水谷之海的经脉是足阳明经22 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一源三歧23“阴脉

13、之海”是指任脉,“阳脉之海”是指督脉24 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 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足少阴肾经25 沿腹中线旁开2 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26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四肢末端27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部28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里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30 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 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络的交会穴。31 经外奇穴包括四神聪

14、,太阳,印堂,鱼腰,子宫,胆囊,阑尾,八邪等32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33 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又称“血海”34 十二经中分部于口唇的经脉是足阳明,手阳明,足厥阴35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病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成为特定穴。36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37临床应用:井穴-神志昏迷;荥穴-热病;输穴-关节痛;经穴-哮喘;合穴-脏腑病症 38“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39 十二络穴能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40 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

15、聚的部位,十二经脉、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 合为十六郄穴。41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42 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43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八个腧穴。44“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的是八会穴45 八脉交会穴(“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是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 个经穴。八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原属于五输穴和络穴。46“治府者,治其合”,说明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症的主要穴位。47 关元穴又名“丹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48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能治本经病,还能兼治所交经脉的病症。49“阴脉之海”是指任脉,“阳脉之海”是指督脉。手法类:1. 我国最早的医典是 黄帝内经,论述按摩的有素问9篇,灵枢5 篇。2.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失传3. “推拿”一词在明朝出现,称“小儿推拿”。4. 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规范化动作,用来防治疾病,保 健强身的一种技巧,称为按摩手法。5. 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