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38094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XX县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践调查 曾海房 全南,地处XX省最南端,总面积2平方公里,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非农业人口只有5万人,仅占2.8%;1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1845岁)70万人(其中:男性394万人,女性3.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66万人,占1.9%,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只有.4万人,仅占48.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县内务工的只有3.18万人,占45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县的城镇化水平仍然非常低,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多,从事二三产业XX县区内务

2、工人员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空间非常大。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如果继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无法富裕。今年1月,XX县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仅649人,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岗位一方面,以农业企业化为依托,选准蔬菜、蚕桑、生猪和果业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及烟叶、石蒜等农业特色产业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并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种养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延伸,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让更多的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

3、,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以第二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 南工业园开发面积达1800亩,入园企业85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随着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增多,用工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工业园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明显加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问题较突出,已出现企业招工难现象。据调查,园区内已投产的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缺口,加上在建企业陆续建成投产,用工需求至少在60人以上。少数企业因难于招到工人无法扩大生产。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工业园区企业务工,既达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目的,又解决了企业用工的“瓶颈”。另外,园区企业的集聚

4、,人口的集中,人气的旺盛,必将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要努力将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地方财源的新增长点,安臵就业的主渠道。 通过培训,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 XX县区把教育培训作为转移农村写作劳动力的切入点,采取政府“买单”、农民“选单”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调查掌握农民的基本状况、技能水平、就业要求、培训意向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农民资源数据库,从而有针对性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需求,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教育,以提高农民适应城镇的能力,确保农民在城镇有事可干。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培训。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结合实施农

5、民知识化工程,我县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定岗培训,建立企业岗位申报制,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用工需求,科学制订好用工和培训计划,通过企业员工内部采取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等办法,重点建设了合隆公司、飞腾鞋厂、旭俊电子、添富鞋厂等19个县级培训基地,自主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同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组织农民开展岗前培训。二是整合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培 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充分依托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部门开展培训,建立县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1个,培植了电脑、电车2个劳务品牌,形成优势互补的培训输送机制。围绕实际、实用、实效和提高素质的原则,采取政府

6、资助、学校(基地)运作、集中培训的办法,以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技术为主,以进城务工指南、政策法规和基本常识、公共道德规范教育为辅,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达到增强农民的择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20X年,我县通过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实现就业的有258人,转移就业率达98%。三是将农民培训机构延伸到乡镇。改变过去“大锅饭”式培训效果差、针对性不强的状况,根据农村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人员难集中的特点,在充分开展调查摸底的基地上,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农民的要求到乡镇开设巡回培训班,到各乡镇进行“菜单式”实用技术培训,将农民培训机构延伸到乡

7、镇。目前,全县已建立8个乡(镇)级农民培训基地,86个村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室,11个村小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点,初步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培训网络。2X年,县财政安排了00万元资金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全年共培训农民24万人,完成市年培训计划任务的149.5%,其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6期633人次(含“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86人和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人),培训登记率达1,全部获得了培训证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期616人(含后备劳动力培训362人),其中有90.%的农民(不后备劳动力培训人员)取得了资格证书。 同时,我县竭尽全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使更

8、多的农民子女通过升学的途径实现高层次的 转移。二是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廉租房建设向农民倾斜,确保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 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因夫妻及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两地分居,导致诸如留守孩、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可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他们不需要为找住所操心,节约了农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从而减少了进城务工农民的成本。二是可以产生“连锁效应”。农民有了便宜的廉租房,就会把自己的家人带到城里来,这样既可以为城里提供更多的务工人员,又搞旺了城里的人气。三是可

9、以使农民工融入小区的集体活动,在闲暇的空间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精神生活“孤立”的现状。四是让农民感受到政府的人文关怀,减少和消灭农民工犯罪现象,有利于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和维护社会的安定。为此,我县在严格廉租房租赁者的资格认定时向进城的农民工倾斜,对租赁者的收入水平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对造假者一经发现,永远取消其对廉租房的承租资格;建立了廉租房租赁管理机构和廉租房监督委员会相分离的制度,使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完全独立,体现了公正、公平,确保廉租房建设切合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充分体现出其保障性质。 创新政策制度,畅通农民工进城渠道 一是制定、完善了鼓励农民务工经商的优惠政策

10、。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与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相结合,取消和杜绝各项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管理行为,给进城务工经商者以平等的市民待遇。解决好农民离家后子女入学、老人就医、 财产安全、户籍迁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就业、卫生等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报名、体检等服务,能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取消户口限制,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降低农民务工门槛。同时,要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二是完善了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

11、合法权益,妥善安臵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既有利于让更多的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又有利于解决农民进企务工后的“土地遗留”问题,使农民既能进城务工又能避免田土抛荒。三是创新了土地臵换政策。在保持全县土地平衡的前提下,探索通过拆除农民原来的房屋把土地复垦为耕地后,在城镇周边区域以等量的土地臵换给农民新建住房,这样既扩大了城镇规模又保护了耕地。四是建立了农民工再培训工作机制。目前对农民的培训主要是简单的初级培训,对农民的再培训工作还不够重视,农民工因为技术水平不高,收入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工,特别是年轻的农民工不甘心一辈子从事简单劳动,有继续参加培训进一

12、步发展的愿望。为此,政府应通过建立农民工再培训工作机制,帮助农民工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职业和工种,使农民工能够满足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获取更多的报酬。五是建立了跟踪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经过培训合格推荐上岗的农民工,由培训机构通过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农民工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通过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设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等方式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狠 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促进农民进企务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坚决杜绝敷衍了事、虚报浮夸现象。 作者姓名:曾海房内容总结(1)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5则范文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X县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践调查 曾海房 全南,地处省最南端,总面积15平方公里,18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非农业人口只有万人,仅占.%(2)二是整合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培 训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