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35884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集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集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集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集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教学设计.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本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入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接着给出了空集的含义。然后,学习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第二课时,是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节首先从观察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的关系开始,给出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同时学习了用维恩(Venn)图表示集合。接着,学习了交集、并集以及全集、补集的初步知识。二、地位及作用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简明准确地表达学习的数学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

2、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三、教学目标 本章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1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3、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5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6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及集合间的相互关系。本章的难点是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描述集合和补集的逻辑含义。课本与教参;与教材相关的课件;与内容有关的数学发展史;信息技术手段。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建议教师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从而熟练使用集合语言来表述数学对象。教学案例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

4、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引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学生思考、交流设疑激趣,导入课题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并思考下

5、列问题:(1)有那些概念?(2)有那些符号?(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如何给集合分类?: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3

6、、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

7、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的要点,并弄清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并体会集合概念形成过程.应用举例例1 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 著名的数学家(2) 某校高一(2)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 不超过10的非负数(4) 方程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 的近似值的全体例2 选择填空;(1)给出下面四个关系: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A4 B3 C2 D1(2)下面有四个命题:若-a,则a 若a,b

8、,则a+b的最小值是2集合N中最小元素是1 x2+4=4x的解集可表示为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集合有关概念、性质.课堂练习1、教材P4练习A B.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2)好心的人 (3)1,2,2,3,4,5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概念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完善让学生进一步

9、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作业P9习题1-1B第3题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引入1回忆集合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有那些性质?3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复习回顾,为引入集合表示方法作铺垫.概念形成及深化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

10、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24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6,8,12,24注:(1)大括号不能缺失.(2)有些集合种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如下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100自然数集N:1,2,3,4,,n,(3)区分a与a: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2、特征性质描述法: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

11、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表示如下:xI| p(x)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注意区别:实数集,实数集.教师给出概念,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的理解应用举例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3)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4)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5)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6)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2、1) 由适合x2-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 抛物线y=x2上的点;(4)抛物线y=x2上点的横坐标; (5)抛物线y=x2上点的纵坐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后,展示结论,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巩固所学知识,家生学生对列举法及特征性质描述法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练习1. (x,y) x+y=6,x、yN用列举法表示为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xx为不大于20的质数; (2)100以下的,9与12的公倍数; (3)(x,y) x+y=5,xy=6;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3,5,

13、7,9; (2)偶数; (3)(1,1),(2,4),(3,9),(4,16),4教材第7页练习A、B5习题1-1A:1,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通过回顾本届的学习过程,请同学体会集合等有关知识是怎样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梳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布置作业P9习题1-1B第1,2题1.2.1集合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