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35547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学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学第一次作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得 分商品学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和( )两个基本属性。2、( ),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3、( ),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4、商品的构成由商品的( )、( )和( )三部分构成。5、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要研究商品的成分、结构等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商品的( )、( )、( )、( )和( )等社会属性,满足人和社会在商品方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6、商品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 )、( )、( )、( )。7、( )一般根据商

2、品生产和流通的行业来划分,既要同生产行业对口,又要与流通组织相适应。8、( )是对商品品种的详尽区分,包括商品的规格、花色、质量等级,它更能具体地反映出商品的特征。9、( ),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10、( ),是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11、商品编码的方法主要有( )、( )、( )和( )四种。12、国际商品目录,是指由国际组织或区域性集团通过商品分类所编制的商品目录,如联合国编制的( ),欧共体制定的( )。

3、国际商品目录是在国际范围内从事进出口业务,进行统计和经营管理应共同遵守的准则。二、单项选择题1、( ),即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利益,或者说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所在。A、核心部分 B、延伸部分 C、形式部分2、商品学最早产生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4、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 )衡量的。A、消费者需求 B、商品属性 C、商品质量5、商品学是围绕( )这两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研究的。A、商品质量和商品结构 B、商品生产和商品运输 C、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6、( )是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方面特征

4、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A、商品大类 B、商品中类 C、商品品种7、唯一性原则是在选择商品分类标志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其含义主要是指在体系中的( )范围内只能用一种分类标志。A、同一层级 B、不同层级 C、大类和中类8、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关系是( )。A、编码在前 B、分类在前 C、同时进行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未经开采的矿山是商品。( )2、企业的库存产品也是商品。( )3、消费者购买商品,本质是购买一种需要,不仅体现在商品消费时,而且还表现在商品购买和消费的全过程。( )4、商品学是研究商品的学科,重点从商品的价值来研究商品。( )5、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属性满足消费者和用

5、户需求的程度,说明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广度。( )6、商品品种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说明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广度。( )7、线分类法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具体划分。( )8、在面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9、线分类一层一层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10、面分类法分类结构具有较大柔性,线分类法的分类弹性较差。( )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商品的概念?2、什么是商品分类?商品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得 分商品学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6、质量概念也随之深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 )、( )、( )等。2、质量从符合性发展到适用性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逐步把( )放在首位。3、对有形商品的质量要求有( )、( )、( )、( )、( )、( )等。4、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 )、( )、( )、( )、( )以及( )等。5、质量管理活动要素包括( )、( )、( )、( )、( )和( )。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全面上,所谓全面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 )、( )、( )、( )。7、标准是对( )所作的统一的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

7、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8、按照标准化对象特征分类,通常把标准分为( )、( )和( )三大类。9、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世界各国均可采用的共享技术。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不仅可以获得世界生产技术、商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情报,而且可以为消除( )、促进( )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对于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提高商品质量、开发新商品、发展出口贸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在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中,采用程度分为( )、( )和( )三种。11、标准化是沟通( )的技术纽带,通过标准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商品交换中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换性配套等问题,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

8、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程序和社会效益。12、标准化工作,在( )看,它是一个对标准化的对象加以优化、简化、统一、协调、扩散、积累和提高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二、单项选择题1、以符合现行标准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是( )的观点。A、符合性质量 B、通用性质量 C、广义性质量2、商品质量的核心是( )。A、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符合标准 C、参数符合要求3、( )是商品开发与设计的基础。A、原材料的采购 B、市场调研 C、产品生产工艺的选择4、质量检验阶段主要是对产品的质量实施( )

9、。A、事后检验 B、事中检验 C、事前检验5、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每隔( )年审定一次。A、3 B、4 C、5 D、66、( )作为标准化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使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A、电子计算机 B、条形码 C、互联网 D、机器人7、我国最早的标准化工作可追溯到( )朝代(或时期)。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8、我国标准情报中心,于( )年10月建立,当时为国家科委标准局的标准资料室。1961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2年又划归国家标准局。A、1949 B、1957 C、1966 D、19789、( )是标准化活动中内容最广泛、开展最普遍

10、的一种形式。A、简化 B、统一化 C、系列化 D、通用化 E、组合化10、商品标准的( )部分是商品标准的实质性内容,包括主体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符号、代号、商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A、概述 B、正文 C、补充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不影响茶叶的质量。( )2、原材料质量对产品质量不构成影响。( )3、流通和服务也是影响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4、质量方针是组织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应与组织经营方针保持一致。( )5、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质量管理。( )6、商品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保证以丰

11、富的优质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标准化实施范围越广,标准化效果越显著。电子计算机作为标准化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使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 )7、区域标准是指由世界区域性集团的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这种区域性集团,有的是由于地理原因,有的则是由于政治经济原因而形成。( )8、标准化工作,在整体上看,它是一个对标准化的对象加以优化、简化、统一、协调、扩散、积累和提高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即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四、问答题1、什么

12、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有何特点?2、我国商品标准如何分级?各级的使用范围有何不同?得 分商品学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1、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 ),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2、世界上工业国家最早开展商品认证活动的是( )。3、商品质量认证共有八种认证类型,其中以第( )种最完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各国推荐的认证制度,各个国家普遍采用。4、绿色食品标志图案下面一般都附绿色食品编号,编号中末位数字是1的是( )级绿色食品。5、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包含( )个核心标准。6、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商品都是经过包装以后才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 )、( )和( )都有碍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7、( )( )、( )和( )构成了包装实体的四大因素,包装材料是包装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包装结构、造型是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具体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