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564301000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与北京人相关的是() A. 周口店灰烬遗迹B. 人面鱼纹彩陶盆C. 骨耜D. 四羊方尊2.战国时期的商鞅铜方量,其侧壁刻有:“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的铭文,此量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内容中的()A. 确立县制B. 废除井田制C. 奖励军功D. 统一度量衡3.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4年公元前210元即王位灭

2、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开灵渠派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崩,葬于骊山A.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C.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D. 该帝王在位26年4.某学者指出,丝绸之路的形成,其意义的重要不在于丝绸的转运,而在于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该言论旨在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 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C. 沟通了南北方的经济D. 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5.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3、A.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 孝文帝用文治移风易俗C. 北方人口迁往江南D. 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下侧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唐代中外交流主题的学习笔记,其中还可以补充的史事有()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A. 设置安西都护府B. 文成公主入藏C. 鉴真东渡日本D. 郑和下西洋7.北宋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内容共同说明了宋朝()A. 商业的繁荣B. 技术的进步C. 制度的完善D. 文学的发展8.某同学对教材内容进

4、行了分类归纳,其中处应为() 第一类:兰亭集序送子天王图京剧第二类:灵渠隋朝大运河北京城第三类:造纸术 天工开物A. 史记B. 洛神赋图C. 本草纲目D. 红楼梦9.下侧示意图体现了()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0.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是() A.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 军阀割据的动乱局面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刘伯承在书中写到“三月,我军便自遵义西进,占仁怀,由茅台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敌人料我将北渡长江,大为恐慌。连忙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大修碉堡,企图封锁围歼我军。但我军却

5、突然由川南折回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据此推测,此书是()A. 红色起点南昌起义全纪录B. 亲历秋收起义C. 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D. 回顾长征1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有一支由上海漫画家组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抗日的炮声到哪里抗日漫画就出现在哪里”。抗日漫画宣传队的活动()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表明了中国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 B. C. D. 13.下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其召开地点依次为() 会议一会议二大会总结了抗日战争

6、的丰富经验,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 延安、上海B. 延安,北京C. 上海、北京D. 北京、上海14.下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颁发的证书。其边框四角印有“渡江光荣”四字,内文竖印“渡江船工光荣证”七个楷体红色大字。其可以说明() A.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 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15.下侧为1953-1957年我国工业交通建设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由此可知()A. 我国

7、的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B. 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 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英语“内阁”原本指小房间,17世纪以前,英国国王召集少数人到此商讨大事。在17世纪以后,国王逐渐退出了小房间,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成为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以上内容说明()A. 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B. 17世纪以前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C.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D. 17世纪以后内阁完全由国王主持17.某历史小组搜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印刷厂巴黎公社国民自卫队工人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等图片,据此可知其研究的是()A. 社会主义

8、从理论到实践B.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 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俄国“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万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万人。”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 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历程B.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 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D.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处的内容应为() 史事结论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纳米比亚独立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A. 一战的导火索马歇尔计划的提出B. 一战中最激烈的战役杜

9、鲁门主义的出台C. 一战的导火索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 一战中最激烈的战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20.以下示意图中的内容相互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教育赋能时代的发展,时代影响教育的变化。材料一春秋汉代唐代宋代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开创儒家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官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此外,汉代私学学生数量及来源广泛,办学规模大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的官学体制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私学形式多样,出现家学教育、私塾教育等在中央建立国子监和太学,提倡

10、儒学。在教学对象上打破了严格的身份限制,扩大了范围。书院私学日渐兴盛材料二牛津大学课程变化情况表时期主要课程从14世纪开始,原本保守的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拉丁文、希腊文、修辞、逻辑、历史、伦理等人文学科走进了当时的大学。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普遍发展,各门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学、植物学和化学等,都逐渐地从浑然一体的科学中分化出来12-14世纪神学、法学、医学、文学、自然哲学、民法、音乐等15-16世纪希腊文、拉丁文、修辞学、逻辑学、伦理学、物理学、解剖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等17-18世纪文法、修辞学、逻辑和道德哲学、几何学、诗歌与古典文学、近代历史与语言、英国法、历史学、植物学

11、、化学、实验哲学、临床医学、解剖学等材料三教育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将科学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速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合力。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提高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并积极探索开展硕士及博士层次职业教育。提升“留学中国”质量品牌,使留学生教育取得发展,成为国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引智工程”。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能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通过理念更新不断拓宽知识版图,更新知识结构,形成创新思维,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优化升级。摘编自姜朝晖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古代学校

12、教育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推动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写出12-18世纪牛津大学课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认识。22.邮驿邮票邮政材料一汉代悬泉置遗址秦代秦皇古道遗址清代伊林驿站遗址悬泉置始建于汉代。作为朝廷设在河西走廊的官方驿站,悬泉置曾接待过诸多西域使团秦皇古道始建于秦代。作为当时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主干线上的一段,建在山岭沟谷中,长约百里伊林驿站始建于清代。作为万里茶道“张库商道”上的重要站点,为中俄贸易的驼队、商旅等提供服务材料二邮票最初是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

13、发行所得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在当今通信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之下,邮票已不再单纯作为邮资凭证,其画面和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邮票爱好者会将稀有邮票作为一种投资将其收藏,保留邮票1邮票2邮票3介绍: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在武汉爆发。票面图案为孙中山及同盟会成员介绍: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在北京爆发。票面图案为青年学生的典型形象介绍: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票面图案为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材料三截至2023年,中国邮政发展情况中国邮政集团已建成5.4万个营业网点、42万个邮乐购站点,农村邮路日均里程超过420万公里中邮保险服务客户数近18万人次,赔付金额达13.62亿元,理赔服务

14、满意度达99.38%,理赔服务时效为1.2天“邮爱公益”累计接收善款6000多万元,向考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发放“邮爱奖学金”,受益学生近万名邮储银行推出聚焦乡村振兴领域的“乡农e贴”服务,已先后在23个省份推广落地,服务农业及农村地区企业1000余家(1)将材料一中的三处遗址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处遗址,参照示例,写出其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示例:选择清代伊林驿站遗址,反映了清朝与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依据材料二,概括邮票的功能。结合所学,将三张邮票与下列主题相对应。主题一:中国历史新纪元主题二:近代化探索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邮票2(3)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邮政的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2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政策或措施(部分)先秦秦国兴修水利工程如 、郑国渠,扩大灌溉区域汉代汉文帝、景帝持续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各类负担。推动了“ ”局面的出现唐代唐太宗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减轻赋税,重视水利兴修宋代宋真宗积极推广种植占城稻,在江淮地区迅速普及元代元世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设立专门机关推广农业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