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563974115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战略管理第0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内容提要(1)因特网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信息大门,它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全球性、综合性等传播特征。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因特网既是危机的引发器,也是组织的施压器。(2)因特网是组织危机管理过程的重要工具,我们一方面要对因特网信息环境进行监控,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利用因特网进行危机公关。曾几何时,因特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象征着高科技的新兴名词,如今作为迅速崛起的“第四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曾经何时,危机中只要躲过大众传媒的视线,就有了迅速解决的基础,如今几乎所有的危机中都能看到因特网的身影,甚至由因特网引发的危机也不胜枚举。因特网与危机管理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它

2、们既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敌对方。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因特网及其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呢?还是让我们先从因特网的概念说起。7.1因特网概说7.1.1因特网的定义与特性“因特网”,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rnet”,其中“因特”来自Inter的音译,是世界或全球的意思,“net”的意译是“网”。从字面意义来看,因特网即一个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因此也被称作“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具体而言,因特网是采用TCP/IP协议的、开放的、互联的、遍及世界的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使世界上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型计算机、办公桌上的台式计算机,还是随身携带的笔

3、记本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连接起来。正如万维网的发明人提姆.伯纳斯-李(Tim Bemers-Lee)所说,万维网是网上信息的海洋,是人类知识的宝库。1.因特网的特性(1)因特网是一个基于TCP/TP协议集的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上众多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都必须服从TCP/P协议,该协议规定了网络上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方式,只有这样因特网中的计算机才能顺利、准确地进行信息共享。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协议。(2)信息传递迅速。通过互联网能即时传递信息,并极大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网上信息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便捷地实现通信和信息交

4、换,进行信息共享。(4)网络用户的参与性。因特网用户不止是被动地使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还能主动地参与信息交流。2.因特网的功能因特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E-mail)是因特网的一个基本服务,只要对方是因特网的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提取信息,加入有关的公告、讨论等。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使用最方便最广泛的网络通信和传播工具,也是备受用户欢迎的通信方式。2)浏览检索利用相应的软件,通过计算机屏幕可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涉及军事、医疗、教育、科研、体育、音乐、美术、旅游、烹饪、游戏等方方面面,可谓应有尽有。使用此项服务时,不但可以搜索、浏览到文字信息

5、,还可根据需要查找图片、音像等信息。3)远程登录远程登录是指一台计算机远程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并运行其系统的程序,是一种计算机相互联系的操作方式。远程登录可以使用户的计算机登录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计算机中,操作并使用该计算机,它常用于各种公共和商业领域。目前,最普遍的应用是接入世界各地大学的数据库,查阅图书馆的目录。4)大众论坛大众论坛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全交互式的,可多向交流的个性化电子论坛,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使用该种服务,不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可以在上面交流,甚至同一时间也可以有成千上万的人直接参与交流。5)文件传输文件传输协议(File T

6、ransfer Protocol,FTP)是因特网传统的服务项目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中,用户常用这项功能将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上感兴趣的信息(主要指免费的应用软件、资料、文件、图片等)复制到自己的计算机上。6)信息服务政府、企业、商家等单位和部门,甚至个人都可以通过Homepage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发布信息。Homepage即主页,是指个人或机构的基本信息页面,用户通过主页可以访问有关信息资源的其他页面,主页通常是用户使用Web浏览器程序访问因特网上任何Web主机所看到的第一个页面。通过主页,企业、政府等组织与个人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向国际市场发布信息,进行公关、

7、广告、营销等活动,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通过因特网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各种特色的服务,如网络教育、邮电业务查询、银行业务查询、天气预报、科普信息等。此外,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电子商务、网络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7.1.2 因特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因特网的发展历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问世,整台机器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他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在100万美元以上,在问世之初,由于体积巨大、价格昂贵、数量极少而很难普及。早期所谓的

8、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这种方式也被视作最简单的局域网维形。计算机网络从产生到发展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即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建网的初衷在于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

9、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他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ARPANET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产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1976年,美国施乐公司(Xerox)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计算

10、机研究所开发了著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 Ring)。这些网络的成功实现,一方面标志着局域网络的产生;另一方面,它们形成的以太网及环网对以后局域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导航的作用。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联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联、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联,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其

11、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联网络(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真正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另外,虚拟网络FDDI及ATM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并迅速走向市场,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2.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Internet”在中国称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英语称为Chinanet,Chinanet是全球Internet的一部分。1987年9月,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Network,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

12、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试验阶段(1987-1993年)。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互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然而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4-1996年)。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

13、的国家。此后Chinanet、CERnet、CSTnet等多个Internet网络项目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以后,国内Internet用户数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如1998年8月,公安部正式成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打击网上犯罪;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

14、其主站点开通试运行;1999年8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六个省、市的二百余所高校使用的“全国高校招生系统”在CERNET上进行第一次网络招生并获得成功。3.因特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可见,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15、在这份最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以下几个数据值得关注。(1)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2)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3)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在中小学生的应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4)大学生使用的前四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视频。因特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网络广告性价

16、比高。随着我国网民数逐年高速递增、网络广告因针对性强,具有互动性、连接性、多样化等特点,将日益凸显出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网络广告的真实性不断受到质疑,市场秩序相对混乱,这些都是制约网络广告健康发展的因素。(2)手机上网的普及。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一倍多,一方面是由于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另一方面无牌照手机(一般称“山寨机”)在2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3)网络话语权博弈日益激烈。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中,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介,其话语权的争夺日益受到重视,在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