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563953618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昆虫》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三单元 昆虫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 100 余万种,还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的踪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引导本年段学生以昆虫为对象开展探究活动,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知道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再合适不过。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

2、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单元以“昆虫”为题,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

3、成部分,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 使其世代相传。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

4、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 个体差异。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11

5、.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庞大的“家族”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三课组成,按照“认识昆虫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第一课庞大的“家族”,通过“观察、做模型、描述”这几个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第二课养昆虫,通过“饲养”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一方面,了解生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通过记录、整理饲养日记,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处理信息,为下一课做好准备,并体验

6、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第三课探究昆虫的奥秘,围绕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去搜集证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技能,发现昆虫的奥秘。单元教学目标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单元活动框架 课时建议序号课题庞大的“家族”养昆虫课时11232-31探究昆虫的奥秘总课时4-5每课分析第 9课庞大的“家族”1.教学内容本课以“庞大的家族”为题,一是要了解昆虫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多的动物群 体;二是要明确昆虫是一种什么样

7、的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本课以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为主线,设计安排了“观察、做模型、描述”这样三个层次的活动。首先,通过两个“找相同之处”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找出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找出昆虫中种类最多的甲虫又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家族”非常庞大。其次,通过“做一种昆虫模型”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最后,通过“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可以从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描述昆虫,从而更多地了解昆虫,增进研究的兴趣和欲望。2.教学目标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能有意识地关

8、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3.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有关昆虫(包括甲虫)的实物或实物标本、图片或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第 10课养昆虫1.教学内容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 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

9、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特别要说明的是,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穿插进行。2.教学目标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难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第 11课探究昆虫的奥秘1.教学内容经过前两课的观察

10、、饲养昆虫活动,学生们对昆虫的共同特征、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日记,对昆虫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都得到了调整。接下来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提升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为此,本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甄别“哪名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帮助学生学会有了探究问题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其次,遴选出前期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昆虫世界。 2.教学目标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经

11、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在科学分类上,它被列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分布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荒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管你喜欢与否,昆虫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昆

12、虫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身体由若干体节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 1 对触角(极少数无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3)胸部分为 3 节,可能某些种类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 3 对足,一般成虫还有 2 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4)腹部应该分为 11 节,但也常常演化为 8 节、7 节或 4 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 及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昆虫是个庞大的“

13、家族”,有以下主要类别: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全世界约有 35 万种,中国约有 1.32 万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因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有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半翅目昆虫通称“蝽”。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全世界

14、有 3.8 万多种,中国有 3100 多种。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约有 3 万种,中国约有 1290 种。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目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危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鱼蛉科两科。全世界约有 500 种,中国有120 多种。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俗称蜻蜓;均翅亚目,俗称豆娘;间翅亚目。昆虫纲除了上述 8 个目以外,还有其他 26 个目,共计 34 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

15、3 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一方面,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类的重要性无法估量。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原料;昆虫又是2/3 有花植物的花粉传播者;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一些昆虫对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昆虫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竞争者。世界上每年有 20%-30%的农产品被昆虫吃掉,昆虫还破坏建筑,传播多种人畜疾病。总之,昆虫同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甲虫鞘翅目昆虫的统称,属有翅亚纲、完全变态类。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目,世界已知约35 万种。也是昆虫中最古老的类型,它繁盛于上侏罗纪或下白垩纪,那时高等植物尚未出现,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亦未出现,是地质史上最早的传粉昆虫。甲虫和其他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