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943707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心理世界和社会关系的认知。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认知是幼儿园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活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游戏构成了一种最好的社会制度,包括规则制度和裁判制度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他人相处、竞争和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了移情、心理理论和观点采择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是社会认知能力在学前期的主要表现。因此,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教师而言显得十分重要。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在幼儿社

2、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抓住其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生性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孩子:受人尊敬的“人气王”;顺从、随和的服从人;不受欢迎又受嫌弃的孤立人;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儿童人。游戏能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为同伴交往需要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很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合作来完成,如在玩娃娃家时,有的当妈妈,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孩子,组成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玩耍,这时,另一个孩子也想到娃娃家去玩,只好问他们的“家长”说:“我当你

3、们家的客人行吗?”得到允许后,于是他们玩起了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的联合游戏,你给客人倒水,他给客人搬椅子;妈妈、爸爸问寒问暖;我给客人拿书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在建构区,“你抢我的玩具”,“我没有大插片”,“我想”孩子间的争吵时有发生,这时,教师不要马上介入,可以先观望,仔细观察,找出矛盾的源头。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矛盾大多是因为对规则的理解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耐心地等待幼儿自己阐述观点,然后观察同伴能否理解他的立场和想法。如果同伴不能理解,甚至可能因此导致游戏进行不下去,教师才可以适度介入,引导幼儿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最终达成对规则统一认识。二、学习社会角色,掌

4、握亲社会性行为规范。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社会舞台中的不同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位。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还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去让幼儿模拟社会生活,预演一些角色,使幼儿在扮演中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只靠成人的说教效果不会太明显,而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效果会很明显。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少能想到主动地

5、去关心别人,只知道别人照顾自己、关心自己是应该的,而在“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会自觉地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给宝宝做饭,送宝宝上幼儿园;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一会儿找“大夫”,一会儿摸摸宝宝的头,一会儿给宝宝倒水、喝药,还不住地说:“你真勇敢,头烧得烫手,不哭也不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关心、帮助别人,并体验到帮助、关心别人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而大部分幼儿是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然而在游戏中,去“娃娃家”做客,会主动敲门,“小主人”也是热情款待:你好!请进,请坐,请吃水果;玩具一起玩;不小心碰了头,都争着说“对不起,撞疼了

6、吧?”“没关系,我很勇敢!”客人要走了,会主动说:“谢谢你,我在你家玩得很快乐!再见”,“再见,欢迎你下次再来!”这样让孩子体验到礼貌用语给人带来的愉快,在日常生活中也学会了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园生活里,孩子最喜欢做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将他们所看过的喜欢的角色都往自己的头上套,“妈妈”“爸爸”“医生”“有病的孩子”等,他们不用角色分配而发愁,因为总有适合的孩子去担当需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与别人的比较和沟通,通过概括他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将社会要求与社会模式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纳入自我概念中,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

7、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三、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的竞争精神和规则意识。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果断性,对无意义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构成的重要方面。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集体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难以接受和适应,如果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构区活动过后,玩具扔了一地,我就组织幼儿进行“捡豆”比赛,幼儿拾起玩具,我又趁势对幼儿讲:“这样多好,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并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一条规则:玩玩具后要放回玩具架,并且要爱惜玩具,做玩具的好朋友。让幼儿在游戏中认可规则的作用,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逐

8、渐从“知道”到“做到”。在娃娃家中,角色应当由孩子自己分配:你当“妈妈”,我也当“妈妈”;你当“老师”,我也当“老师”,这时,有人会提议竞选:比一比哪个妈妈更会照顾家,照顾宝宝,哪个老师更会组织孩子上课、妥善处理上课、游戏以及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当选的孩子让大家心服口服;如果竞选失败,我会引导孩子多掌握一些处理事情的办法,下次再竞选。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社会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四、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自我主要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控制。发展自我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体力量,

9、认识到人我、物我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这是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建构区的孩子经常会为一盆玩具争得面红耳赤,“娃娃家”会为做“爸爸”或是“妈妈”还是“宝宝”角色而停止游戏等等,为了使游戏能继续进行,幼儿会试着去认识和理解同伴的想法,学着去处理与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有时需要几个同伴来完成某项作品,他们会用商量的口吻请求伙伴和自己一起玩,带新颖的玩具去吸引伙伴和自己一起玩,以交换物品、看书、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伙伴的关注,然后协调合作。有时因材料不够用,也会相互商量、讨论、合作,共同解决材料问题

10、。有时会请同伴来欣赏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陶醉于幸福之中。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物件用完以后归放原处,学会了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学会尊重他人的结构成果,学会合作,知道要爱护玩具及各种活动材料等等,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约束,便会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正如马卡连卡所说:“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可见,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以高度的使命感,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左右而全面发展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五、教师如何开展社会性游戏。基于上述论述,教师必须有效的利用社会性游戏这一教育手段

11、,把分享、合作、谦让、帮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幼儿在按故的游戏中不仅体验到快乐,也逐渐的形成良好稳固的社会性。 首先,教师要从幼儿出发,正确的看待社会性游戏。幼儿教师要认识到社会性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充当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要把游戏看作是符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活动,认为应当让幼儿游戏,应当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其次,教师要把握幼儿的游戏水平,有效筛选改造社会性游戏。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瞬息而过的游戏行为,并及时的记录幼儿有价值的游戏行为,对此进行剖析。由于幼儿游戏不可能以纯粹“自然”的面貌进入幼儿的教育领域,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

12、平,适当的对游戏进行改造(如增加游戏材料的支持),为幼儿提供方法帮助。最后,教师要对对社会性游戏规划时空,保障幼儿游戏的尽兴。我们不仅要创设情景暗示,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还要保证游戏时间的充足,游戏空间的适宜。要让幼儿使自己的剩余精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宣泄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积累自己的剩余精力。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幼儿期固有的快乐的活动。除了能给幼儿带来欢乐之余,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了玩好游戏,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游戏的要求。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情感和态度往往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样就可以缩短他们掌握社会生活经验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并且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正确的看待幼儿游戏,充分利用幼儿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至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