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93567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很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 ? 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 的感慨,而且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 为何 ?因为大家都吧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 师学的等等上了。 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改变, 甚至同门师兄弟中几十年後拳路也会略有不同,但原理心法 不会改变。至於真传不真传的问题,在以前学艺的过程中师 父会因学生的状况调整教学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 么多的套路流传的原因,以陈式来说,流传的老架打起来近 於杨式太极拳的味道,而发劲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 至於缠丝劲的圈则在腰,所以弹劲难出来,其因是杨式流传 出去的较早较广,

2、修改成接近杨式的动作也较好练,而压箱 的功夫也不易外传,除了少数的入室亲近弟子外则不外传。 过去的师父多以教学为生计多少都会留几手,如果留在师父 的身边不够久是很难学到上乘功夫的,有些以为拳式学完了 练练推手就可以,那就太天真了。因此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 成为名师,而他的学生也理所当然的又成了名师,至於拳艺 的部份也就理所当然的一代少於一代,因此就成了现在的太 极形而已。练功时总会碰到一些人好奇来问练的是什么,一 般很少看过太极拳发弹抖劲,所以看的人总觉得像太极拳, 可是又好像不是,甚至有人会直接认为这不是太极拳,最後 都会问一句话:为什么没有看过这种太极拳,为什么看到的 都是慢慢的太极拳,我只

3、是笑笑,不予置评,我说:这没什 么,练就会,真功夫的人多的是,一山自有一山高。遇到过 很多内外拳术功夫不错的武术界朋友们大家曾相互切磋,各 家有各家之所长,传承其优点,当然也有些是光有空架子, 倚老卖老的。我常说练功像赚钱一样,还是得靠自己去练才 能累积功力,用说的,是出不了功夫的。以前小时候恩师常 对我说: 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 (意思是怎么老是常打架呢) 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能算得上还可以。 这个意思後来才明白,因为功夫不须要卖弄,但也不能流於 花拳绣腿,真正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能用的出来,练功夫先 要对自己诚实,一点一滴的累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对 自己的一百分,如果自己

4、都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话,如何练 出功夫来呢 ? 很多人用说的很厉害,不论其功力如何,这样 的人,我都只想问一个问题,你练功的时间多,还是说功夫 的时间多,一天练多久,一星期练几次,如此便能知道其如 何。我的两位恩师到老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练功,小时候曾 问过恩师一个笨问题:师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了,为什 么你还是每天都练完全的功,恩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傻孩 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门而已,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 老老实实练功的话,再好的功夫也会变成花拳绣腿,以後你 就会知道什么是“年轻靠身体,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太 极拳到底怎么样才是正确?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一是用 的方面,有一次遇到一群

5、小混混仗着人多,不怀好意、口出 恶言,可是他们却没想到我竟会先动手,他们自己先被吓了 一跳,动起手来他们却反而吃亏,事後停手,对方说:我们 都已经够恶了,你却比我们还凶。听起来真是哭笑不得,後 来对方问我用的是什么功夫,我说这是太极拳,对方直接回 了我一句: 骗人,太极拳都是慢慢的。 真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要解释起来可真就是说来话长了,这是一般人对太极拳的错 觉。太极拳是能快能慢的, 试想若对“慢是练什么,慢在哪里, 快练什么,快在哪里,要怎么练”这些都不知道, 实战如何用, 比手划脚时会拳不像拳,这是大家应该省思的问题。另一个 层面则是练法的问题,很多人问,站桩要不要练,那么多练 法对不对,

6、都对,也都要练,但是要先在拳架里头练。因为 拳架是活的,站桩是死的,拳架练不好,拳绝对用不出来。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诀都要在拳架中练出来, 若拳架中练不出来,那要如何练出功夫呢 ? 这是不是又是很 简单的道理,如太极拳八法,在拳架中都有,如果拿出来单 练的话,也很难练出效果,知道心法口诀没有用,没有师父 的口传心授的话很容易走偏方向。以前恩师光教一个揉法, 就纠正了近一年才真正进入了身体里,我常鼓励学生天天来 练功,为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练到身体里,而不是只有比招式 而已。我的师父都老老实实的天天练功,何况是我,更何况是我的学生。以前恩师说:现在你自己练功练功是其次,最 重要的是练给我

7、看,我能体会恩师的用意,在师父的身边要 把功夫练扎实了,以後就不容易走偏掉。很多人以为用几个 月的时间拳架学完就是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是推手,这是练 法不切实际的认知, 很多人听人说, 练一些以讹传讹的东西, 以至流於比手划脚,功夫还是要老老实实练比较实际。太极 拳在一趟拳势当中不是要每一招都发劲,在不发劲的式子中, 要有暗劲,这是力在骨子里,如此才能绵绵不绝。一趟拳路 过程中,展现在身体外的动能要有如大海波浪般,一波接一 波的能量, 虽然柔却蕴含力量, 如此才是太极拳该有的表现。 杨式老架子中如要发劲的话,用的则是最难练的甩劲为多, 还有松沉劲,绵劲,然而到底是那一种劲好用呢? 其实那一种劲都

8、好,但是每一种劲都要练,这样才不会走偏掉,以前 学艺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的学习,从没有什么速成, 也不会去想有没有较简单,轻松,易练的功法这种念头,所 以一路下来,该练的都练了,该学会的也在自然而然的情况 下都学会了,当然这得感谢恩师毫无保留的传授。对於在拳 架中到底要不要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但是不发明劲就得要 有绵劲, 绵劲指的是 ;要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绵绵不绝, 看似 温和却内含能量,绵劲在拳架上要由跨裆的圆,慢慢的上传 到手,在拳势上的表现会有开展延伸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自 我陶醉的乱摆动和摇恍,很多人,连一些所谓的名师也都有这个毛病,要不然就是重心沉不下去,这是松沉度不精的关 系,有

9、这些毛病的话,也就只能练松柔劲而已了,另外在实 战当中有时可以发劲,但有些时候不能发劲,发劲这个东西 就好像是身上带著武器一样,有时会派不上用场,例如像是 人多的时候,如果二个人以内还可以, 但如果 45 个人以上 的话就不好用了, (这是本人多年来的经验 ),或是对方来的 快,来的又贴身的时候,就不适合用,这时候就要用到缠丝 劲(拧劲 ),缠丝劲如果没有空间跟时间弹出来时,就会用到 缠丝劲的摔法,在拳架中很多式子都可以在近身时使用摔法,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为什么不知道怎么用呢? 还不是练的人看远不看近,老想著一步登天,说到这个摔法又让我想 起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以前有个小伙子,二十来岁,自

10、称什 么家传的什么拳术, 常常的找人挑战, 什么截拳道, 空手道, 国术等等。他都挑战过,看到我在练拳,来问我发劲的问 题,我说两个字 松沉 ,他不太信相,我说那就来试试看,玩 两手,他说 ;他不敢,他看过我发劲的劲道,我说没关系,如 果没把力道控制好,伤到你的话,那功夫算是白练了,後来 动上了手,他的动作已经停了,我以为他要停手了,怎知我 的手刚撤,他又一拳打过来,闪避不及,一拳从我的眼皮划 过,而当他的拳划过的同时他也摔出去了,他一直觉得很奇 怪为什么他打到我,而我却可以同时的将他摔出去,我说 ; 要不是以为你要停手了,你的拳,还是只会在你自己的身上打转而已, 而用的手法就是缠丝摔法, 另

11、一方面用的是胆量, 知道闪不了就让对方的拳用擦过去的减低损伤,同时也要进 入对方的空隙中, 自然拳就不会白捱了。 在拳架中如 ;摆莲腿, 当头炮,旋风脚,运手,云手,搬拦捶,倒穿肘,倒撵猴等 等。甚至左,右掤都可以用摔法,其重点在於自己身上 的三个力点要实而已,没什么,所有的细节练对了自然就会 了。至於各种劲道,我的看法是 :缺一的话,表示你有很多的 细节没有做好,也没有做到,才会出不了劲,而且对强健身 体方面也很有限。另外发劲对气力的训练,丹气运行与强化 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透过内劲的节节贯串由脚而尾闾,脊 椎,肩,肘,手,然後中定,气归丹田,上三阳之筋气由阳 蹻脉下沉至涌泉穴,对此有利筋脉

12、的疏通,每发一次劲就运 行一次大周天循环,这是发劲的好处之一,对於实战的应用 则是意念上的一个松沉,一个开合,劲就可以发出去了,而 且在筋脉中透过内劲的扩张延展,筋脉,血管,肌肉的弹性 则是越来越好,骨头的密度则是相对的增加,学生中有人练 拳两年增加了 56 公斤,但是外形,腰围,却反而变瘦了, 另一个作用则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周天循环达到去无存精 的效用,将体内不好的杂质,秽气排出体外,这样气力会增 加,体力也会相对的增长, 不能像有些练太极或是其他武术, 气功的那些人一样,说自己练的多好,气到那里等等 可是体力,气力都不行,走路时亦看不到腿的抓劲,一个人的功力光看走路就能知道其功力的深浅。关

13、於太极拳到底要不 要练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入门时练慢,不 能发劲,当然也不会发劲,待蓄劲要进入中级程度时就要开 始练发劲,发劲练不出来的原因是松沉不得法,所以蓄不了 劲,等到发劲练出了点眉目以後又要回过头来练不发劲,之 後再练绵劲,如此重覆循环练习才能对自己的劲控制自如, 练拳或应用时才能随心所欲舍已从人, 遇强则强, 遇弱则弱, 如此才不会局限在某一领域中而已,拳艺也才能日益精进。 很多人练了几年功,功夫不怎样,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是越来 越了得,说起各种拳术,历史典故,名人大师等如数家珍, 说三道四评论功夫等头头是道,可是练起功来 却只有,也只能比手划脚而已。气沉丹田这个大家耳熟

14、能详的名词大 家都听过也都知道,内外拳家,练气者也都在练,但是真的 有做到吗 ? 要怎么练呢 ?其实气沉丹田与松是因果表里关系, 其结果是产生了胎息的现象,而这又是另一个因果关系的开 端,为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循环,有生就有灭,如此方能生生 不息。气沉丹田之所以练不好的原因在於松与沉这两个字, 练太极的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做不好呢 ? 或许有人会说我 很松,但别忘了有松就会沉,一般只顾著松而忘了沉,所以 犯了散的毛病,松不能散,不能软趴趴的,但也不能硬绑绑 的,这很矛盾,没错,太极就是一种自然的矛盾,其来自阴 阳相对,相生,相克的道理,拳论中提到气歛入骨,绵里针 等等用白话说就是力在骨子里,可是话

15、又说回来,那该怎 么练呢 ?其实心法口诀就一句话而已很简单说穿了就没价值 了,很多人常把拳经,拳论挂在嘴上,可是不明其意或是误 解其中正真的用意,拳经,拳论,说到底,它还是理论性, 概念性,真正的心法,口诀练法要有师父的口传心授才不会 走偏掉,另外,真正的心法,口诀,这些压箱功夫是不会出 现在文字上的,其往往都是一句白话,一个很简单的观念然 後持之以恒的锻练而已,传统的学艺过程中须要用时间来累 积打底的用意是 ;基础练扎实了, 观念清楚了这才能离开师父 的身边,不然只知练形,内在的功夫不练,很难出功夫的, 在师父的身边经由师父不断的更正,修改,功夫的基础才会 扎实,以後的路才不会走偏,这才是真

16、正的内在,因为意念 想的是一回事,身体做起来又是一回事,这也就是很多人连 最基本的气沉丹田都练错的原因,气沉丹田不是只有用意念 把空气吸到肚子里去,气沉丹田要把松与沉合在一起才可以, 不然的话练了一辈子还是只有在那吸气的份而已,正确的练 法其实也只有一句话,一个观念而已,有了气沉丹田之後才 会有胎息,胎息的目的是为了要蓄养能量,这是为了动静合 一,刚柔并济之故,没有这些功夫就不会增长,相对的这不 也是大家最想追求的内在吗 ?以前我常跟学生们说很简单, 没什么,学生们的表情不置可否,但是当自己有了感觉以後 又会觉得惊喜原来也没有想像中的难只是要不断的顿悟,体 会罢了,当然用嘴皮子是练不出功夫来的。圆档与松沉松沉 与中正的前因後果所产生的现象 :圆档,裆要圆,圆要撑,这 是因果关系, 不能只做表面的圆而已, 如此足掌就不能全实, 一般不是足掌外翻就是跷起来,这是不行的,这是因为没有 松够沉够的关系。中正与松沉和圆档是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 关系,松没有中正就不能沉,没有了沉,裆也不能圆,没有 了圆就没有撑,当然也就不会有满,所以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