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93200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研究目 录前 言1一、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2(一)江津区发展基础与条件21、自然概况及评价22、经济发展基础及评价33、社会发展概况及评价5(二)江津区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71、要素全球流动和配置,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72、全国经济企稳回升,培育“内需”成为国家长期的战略选择73、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目标明确,意义深远84、重庆市的产业引力加大,要素集散功能提升85、全面推行“四规叠合”,任重道远8(三)机遇91、产业梯度转移有助于江津区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92、江津工业园接续产业发展良好93、“扩大内需”政策加速江津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升级104、多重叠加的扶持

2、政策产生“政策洼地”效应105、融入主城方向明确、步伐加快10(四)挑战101、全球化竞争冲击传统产业102、“西部隆起”过程中要素流向存在滞后性1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114、区位优势淡化,区县之间竞争更加激烈115、“融城”初期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12二、理论与经验借鉴13(一)国内外相关指导理论131、英国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32、法国T.加尼埃的“工业城市”133、多核心理论134、人地协调理论145、增长极理论146、区域协调发展理论14(二)国内外实践151、国外实践152、国内实践16(三)理论和经验借鉴17三、江津区生产力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22(一)生

3、产力布局现状221、农业布局现状222、工业布局现状223、商贸物流布局现状234、旅游产业布局现状23(二)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241、农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42、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63、商贸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74、旅游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95、三次产业综合布局存在的问题31四、江津区“四规”现状及协调性问题分析33(一)“四规”及实施现状331、产业规划及实施现状332、城乡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3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334、生态环境规划及实施现状34(二)“四规”间的协调性问题351、“四规”之间的两两矛盾352、“四规”之间的多重矛盾36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7(一)研究方法3

4、71、GIS技术简介372、GIS在相关规划中的应用37(二)技术路线图38六、功能分区与定位39(一)江津区定位39(二)功能分区391、分区的依据与原则392、功能分区内容41七、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与优化46(一)农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461、农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定位要与前后相结合462、农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463、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产业48(二)工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501、工业发展定位与目标502、工业布局调整和优化的重点503、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52(三)商贸流通(物流)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551、商贸流通业定位与目标552、商贸流通(物流)业的调整和优化55(四)旅游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5

5、61、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目标562、旅游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57八、政策建议61(一)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四规叠合”实施方案编制61(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融城步伐61(三)完善用人制度,配备多元化领导班子62(四)适宜功能区划,建立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机制62(五)加大整体招商力度,培育优势特色产业63(六)推进产业联动,提高全区产业整体水平64(七)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指标,集约利用土地64(八)建立补偿与互助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64附图:651前 言江津区功能分区及生产力布局基于“四规叠合”视角的研究是江津区“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6、超前谋划“十二五”规划的“破题之作”。作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津区探索以“四规叠合”为着眼点进行生产力布局,将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整合协调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的有力工具,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在有效解决四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也将为江津区“十二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江津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一、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一)江津区发展基础与条件1、自然概况及评价江津区地跨长江南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土地、森林、矿产和水热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质量较高,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

7、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1)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利用效率较高全区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面积为27.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6.0%,其中耕地面积11.18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34.7%。江津区人均国土面积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土地可利用率较高,农业用地相对较为丰富,可建设用地范围大,较好地支撑了江津的经济社会发展。(2)水资源总量、均量有相对优势,质量有所下降江津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7.7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99.9 m3/人;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1032.99m3/亩。江津区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但高于合川、永川和渝西地区平均值。长江过境流量大,可开发利用

8、的潜力较大。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江津区水资源质量有所下降,部分河流被不同程度污染。(3)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有一定的优势,不具备开采优势江津区境内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矿种有20多种,在重庆市占有比较重要位置,达到国家规模的大中型矿床11处。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基础。虽然江津区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矿产资源品种较杂,分布较散,不具有优势。(4)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区位趋于边缘化江津区是重庆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景区面积达538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16.18%,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200个,处于渝川黔旅游“金三角”。但是,重庆旅游主要发展方向在东部

9、的长江流域,在旅游规划、旅游项目投放、旅游线路等方面侧重点在该区域,江津未能纳入重庆重点发展的旅游地区,存在边缘化的趋势。2、经济发展基础及评价(1)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仍然偏小1999-2008年,江津地区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2.19%。自2001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2.94%的速度增长,人均GDP以年均10.97%的速度增长(见图1.1)。图1.1江津区1999-2008年GDP及其增长速度注:数据来源于江津历年统计年鉴1999年江津区GDP总量在各个区县中排全市第3位,与排第一位的渝中区绝对差距仅为25.89亿元;而2008年江津区GDP总量在全市排第8位,和排第一的九龙

10、坡区绝对差距扩大到212.06亿元,表明与市内经济发展快的区差距在拉大。(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次产业贡献显著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到2008年,三次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分别为 17.38%、50.99%、31.63%,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形式。同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72.9%、2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次之。表1.1江津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重(%)增加值(亿元)比重(%)增加值(亿元)比重(%)199921.1426.829.9137

11、.927.8135.3200020.7825.928.6535.830.7138.3200121.7224.532.2436.434.7039.1200222.8622.838.1037.939.4739.3200324.5521.644.7839.344.5039.1200427.8421.551.0639.350.8439.2200529.6122.355.2241.747.7036.0200628.3519.065.0443.755.5537.3200734.9419.980.145.560.8634.60200838.1017.38111.8050.9969.3431.63资料来源:重

12、庆统计年鉴,2008年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显著江津区二元经济结构不太明显,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显著,尤其是北部经济区与南部山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北部经济区城镇发展快,城镇空间分布密、工业区密集、人均GDP水平较高;而南部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和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密度稀,农业技术落后,经济发展迟缓。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1,重庆市的城乡收入比为3.911,江津区城乡收入比为2.48:1。表1.2 江津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对比(以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1999528323

13、572.242000560024002.332001599824922.412002675026672.532003758728422.672004853532342.6420051024436292.8220061045836912.8320071208945352.6720081342854112.48资料来源:重庆历年统计年鉴、江津历年统计年鉴整理3、社会发展概况及评价(1)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区域人口聚集度下降江津区常住人口由2004年的126.87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27.51万人,城镇人口由59.63万人增加到68.6万人,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常住人口增加的速度,城镇化率快速提

14、高。江津区年末人口由1999年的144.49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48.65万人,总人口增加了4.16万,但是总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比重却一直呈小幅减少态势。表1.3 近年来江津区城镇化率比较(%)年份江津永川重庆全国200447.0047.8043.5041.80200548.7047.9045.2043.00200650.2051.0046.7043.90200752.0052.8048.3044.90200853.8055.0049.9945.70资料来源:江津统计年鉴、永川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年鉴(2)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但投入和用地问题突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江津区的初等教育发展良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成功引进重庆公共交通技工学校、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重庆交通科技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