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8860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792311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授_J8学时实验0学时习题0学时总学分:_3开课学期:五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环境学后续课程:环境管理学大纲执笔人:参加人:大纲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3-30(一)、课程简介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它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问题。因而,本课程鲜明的特色在于体现了文理渗透、交叉的性质,是一门为完善环科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专业基础课。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

2、必然结果。(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和环境法学一起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规划管理方向中的重要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环境经济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总体轮廓和最主要的内容,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当今主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经济的视觉审视环境问题,不仅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环境经济学及相关的研究或从事

3、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在预修环境学、环境法学等专业课后开始学习,为后续课程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作良好的铺垫,是环境科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专业课。(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教学内容:1)环境和环境-经济系统(1学时)2)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学时)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经济学含义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环境经济学是如

4、何形成和发展的?2)简述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类型;理解可持续发展;掌握外部性成因2、教学内容: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1学时)2)外部性理论(1学时)3)物质平衡理论(1学时)4)可持续发展理论(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最优外部性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存在价值理论2)简述取得最优外部性的思路和各自的利弊第三章环境供求与配置(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环境的功能;掌握环境需求/供给、边际效用、市场/政府失灵的含义2、教学内容:1)环境需求与供给(1学时)2)环境产品消费者行为理论

5、(1学时)3)环境生产理论(1学时)4)市场结构与环境资源配置(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生产理论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利用需求/供给曲线分析环境商品价格上升的原因2)简述考虑自然资源的生产理论3)论述垄断政府对垄断与外部性治理所带来的后果第四章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损益分析(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分摊理论;掌握环境成本、计算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方法2、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基本经济分析(1学时)2)费用-效益分析(2学时)3)影子价格(1学时)4)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分摊(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费用-效益分析4、实践教学环节(0学

6、时)5、本章思考题:1)环境污染费用与企业环境成本的关系2)简述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3)简述影子价格的概念与用途第五章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掌握环境价值计量的方法2、教学内容:1)环境价值的计量理论(1.5学时)2)环境价值的评估(1.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进行环境价值计量的经济学方法有哪些?2)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第六章生态创新和环境经营(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产业生态化与环境经营;掌握生态创新和环境经营2、教学内容:1)生态创新(1学时

7、)2)环境经营(1学时)3)产业生态化与环境经营(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创新、环境经营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生态创新和环境经营的内涵2)试述生态创新动力机制的分类3)简述环境经营观念的内容第七章环境经济手段(共6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排污权交易;掌握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2、教学内容:1)环境经济手段的分类与评价标准(1学时)2)庇古手段(1.5学时)3)科斯手段(1.5学时)4)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比较(1学时)5)环境管理运行机制经济学分析(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环境经济手段

8、的特点与分类2)试述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利与弊第八章环境经济核算(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掌握环境经济核算方法2、教学内容: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变革(1学时)2)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1学时)3)环境经济核算方法(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经济核算方法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SEEA与SNA的不同2)简述环境经济实物核算的意义第九章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掌握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2、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因素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1学时)2)投入-产出分析

9、与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1学时)3)资源合理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1学时)4)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投入-产出分析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物质消耗、新创造价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2)简述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3)简述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第十章环境与经济增长(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增长的极限;理解EKC假说2、教学内容:1)关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的争论(1学时)2)环境EKC假说(1学时)3)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学时)4)环境增长与环境的双赢(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与贫困的关系4、实践教学环节

10、(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环境与贫困的关系?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影响2、教学内容:1)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影响(1学时)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绿色贸易壁垒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论述贸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第十二章环境效益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环境产业的发展模式;理解新旧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2、教学内容:1)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缺陷性(1学时)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1学时)3)制度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学时)4)环境

11、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区别2)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十三章环境管理政策与环境管理体制(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环境管理目的与任务;掌握环境管理的手段及其特点2、教学内容:1)环境管理概述(1学时)2)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1学时)3)中国环境政策(1学时)4)中国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管理的手段4、实践教学环节(0学时)5、本章思考题:1)简述环境管理的手段及其特点2)试析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七)、本课

12、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导论3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三环境供求与配置4四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损益分析4五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3六生态创新和环境经营3七环境经济手段6八环境经济核算3九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4十环境与经济增长4十经济全球化与环境2十二环境效益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4十三环境管理政策与环境管理体制4(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指定教材:刘传红侯伟丽编著,环境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资料:左玉辉主编,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刘传江,侯伟丽,环境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张真,戴星翼,环境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考核内容的组成:平时成绩占30%(作业50,课堂讨论及考勤50)期末笔试成绩占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