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88374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 1964年3月,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曾说:“可不要看不起大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 这些老粗们办的大事情人所尽知,即便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这些老粗们也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 大老粗刘邦的大风歌大家耳熟能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堪称千古绝唱。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

2、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出了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后人纪其盛,日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南北朝梁代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看书写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不去问别人,全是自己望文生义,自己创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尽管识字很少,曹景宗平时却喜欢作诗。一次,曹景宗征伐得胜而归后,武帝在华光殿设宴慰劳众军。宴会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约也没有给他赋韵,曹景宗脸色不平,于是向武帝请求赋诗,武帝说:“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南史曹景宗列传)。时曹景宗已醉,坚持请求要赋诗,武帝只好让沈约给他赋韵,这时

3、韵已赋尽,只剩下“竞”和“病”两个字。曹景宗听了二话不说,操起笔来,一气呵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寥寥数语,便把打仗前大家对他的担心与得胜后的夹道欢迎十分艺术地勾勒出来了。并与长于作战的霍去病相提并论,英雄豪气充溢诗作。武帝听后,惊叹不已,大文豪沈约和朝中贤臣听后,也称叹竟日。曹景宗只流传下来这么一首诗,但仅此一首,便足以力压有梁一代无数绮靡诗文而传世不朽。 北齐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这位目不识丁的大将军苦练后居然成了诗人,他初

4、学诗时,不知从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后来他刻苦学习民歌和作诗,终于写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首诗粗犷豪迈,很有气势。公元5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由于其曲调失传,我们如今只能阅读它的歌辞而无法欣赏它雄浑优美的音律,实在遗憾。刘继兴考证,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本为鲜卑语,北齐时译为汉语,成了传世名作。 老粗黄巢的诗也写得激荡风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

5、尽带金黄甲。”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他还写过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也颇有王者气象。 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一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此诗格调颇高,诗意甚好。杨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镇驭边疆有方。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作战勇敢,且喜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临战常顶石冒

6、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有“福将”之称,辞世后,谥号“忠武”。 有“布衣将军”之称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是大老粗作诗之典范。他曾诗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冯玉祥将军率部驻徐州期间,确实非常注重植树造林,在当地栽起了大量的树木。 被人称为“三不知将军”(不知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不知姨太太有多少),土匪出身的北洋军阀张宗昌,识字无几,但他竟然出了一本效坤诗抄,其中一首模仿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题目就叫俺也写个大风歌,诗云:“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还有一首天上闪电诗写道:“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

7、何又是一火链?” 前一首颇有气势,后一首则想象很奇特。军阀中颇具传奇色彩的韩复榘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但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到处发表演讲或吟诗。有一天,他游览山东泰山,诗兴大发,口占一首,叫人笔录下来:“远看泰山黑糊糊,上边细来下边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随从们个个欢呼道:“大帅,好诗!”又有一天,他兴致勃勃游览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即兴吟一首诗:“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又咕嘟,你不咕嘟他咕嘟。” 游览大明湖,他也写诗:“大明湖, 湖名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韩复榘的诗大都很“打油”,但也透着几分枭雄的豪气,韵脚也押得不错。韩复榘主政山东期

8、间,还是办了不少实事。1938年,韩复榘在开封被蒋介石诱捕后,蒋为搜罗韩复榘的罪名,曾召见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何思源,开口先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韩复榘是怎样卖鸦片的?”何思源不肯落井下石,直言道:“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不出卖鸦片。” 军阀孙传芳曾云:“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这位军阀大老粗尽管思想荒唐,穷兵黩武,应当批判,但其表述还是颇有诗意的。 野史记载,古代有位将军是个典型的大老粗,他偶尔作诗,也是快人快语。相传有一天,他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由诗兴大发,口占一首诗:“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尽管意境较差,但颇有

9、些豪迈之气。 最了不起的是朱元璋老先生。大字不识几个的他在戎马生涯中屡有佳作出现。如吟南京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 如此大气磅礴且极富想象的随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诗词都黯然失色。“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也都是朱元璋的大作。他还有一首诗,更是胸藏宇内吞吐日月:“天作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通宵不敢长伸腿,恐将江山一脚穿。” 太伟大了。老朱,在诗词王国你也是皇帝!(文/刘继兴)绝妙的人名联 戊戍维新失敗,康有为逃亡海外,得知谭嗣同遇害,撰联挽曰:“

10、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字复生。此联表达了对烈士的哀悼和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将死者和自己的名字巧妙自然地嵌了进去。 一九三七年,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到无锡游览。登上锡山以后想出一个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无锡锡山山无锡”本是一个旧上联,但经阎锡山改造以后,一连出现三个“锡山”、两个“无锡”,而且又是人名,又是地名,一时竟无人能对。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华中社社长范长江随陈毅到安徽采访。当到达天长县时,他突然灵感涌动,对出了阎锡山的“绝对”:“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三个“长江”,两个“天长”,同样既有人名,也有地名,完全符合要求,而且气势恢弘

11、,真可谓神来之笔。一九三二年,民国才子易君左写了一本闲话扬州,对扬州人的啰嗦有所讽刺。此册行文不失严谨,又取材丰富,所以销售畅旺。引发扬州各界人士的不满。最后易君左在报纸上登启事,向扬州人民道歉,上海中华书局将全部印好的闲话扬州销毁,才了此公案。由于这场风波成为街谈巷议热门话题,事后,有好事者撰了半副对联: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此联在报纸上登出之后,不少人续撰下联,续得最好的是:林子超,国府主席,何尝主席国府,林子超然。国民党元老林森,字子超,原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31年12月,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林任国民政府代主席。林虽尊为国府主席,却无半点实权,实际大权

12、仍在蒋手上。林非常超脱,不与蒋争权。这副下联与上联珠联壁合,所对亦系真人实事,真乃奇对。 198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迎春征联活动,以一个七言上联征对,联曰:“碧野田间牛得草”。上联嵌入作家碧野、诗人田间、戏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皆为群众所熟悉的名人。全国应对的下联数以千计,其中一联曰:“金山路遥马识途。”金山是著名演员,路遥与马识途乃著名作家。此联联语对仗异常工整,内容妥切自然,堪称绝对。 古代也记载有两则人名联非常绝妙: 司马相如,蔺相如,果相如否? 长孙无忌,费无忌,能无忌乎? 联出齐东野语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明盈科雪涛谐史载李梦阳督

13、学江右,一生与之同名。公曰:“尔安得同我名?”乃出下联让生对。生以上联对之,李称善。 网络时代,巧妙的人名联更是层出不穷。有人出了一副上联: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其中“张无忌”、“杨不悔”都是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是该书的主人公,而杨不悔则是魔教左使杨逍和峨眉派弟子纪晓芙的女儿,而这里却借这两个名字指出西安事变中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的政治走向,把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轻松诙谐地叙述出来,堪称妙绝。上联一贴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涌现出不少不错的下联。某网友对的“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很贴切,郭靖之子郭破虏和“赤练仙子”李莫愁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名

14、,却又暗隐郭子仪平乱、李唐江山得保之史实,和上联正好对上,四个人名浑然天成。胡适与黄侃“斗法” 五四时期围绕白话文运动的那场硝烟弥漫的争论,充满了狡黠、机巧、趣味与智慧,点亮了新文化运动启蒙的天空,也照亮了现代史的进程。 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由于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吴宓、黄侃、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尤以黄侃为最。 黄侃乃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其狂妄与尖刻是出了名的。黄侃年轻时曾拜访大学者王闿运,王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钝犬啊。”黄

15、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竟道:“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好在王闿运通脱,并未计较。 如此狂狷之人,又是反对白话文最凶者,黄侃对胡适进攻的火力之猛可想而知,一有机会便冷嘲热讽。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也是在课堂上,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