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新区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85872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湖新区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滨湖新区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滨湖新区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滨湖新区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滨湖新区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湖新区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湖新区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江达海都市梦 今与巢湖一起飞起跑线上的滨湖新区一、滨湖、通江、达海都市发展的新图标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历了城区的数轮快速扩张,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2005年,合肥市已经发展成为建成面积22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4万的省会城市,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逐渐成型,日渐丰满。城市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城区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城市发展的空间受限,资源匮乏,效率低下。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合肥城市的地位、作用,从而科学地规划合肥,合理地确定城市布局、有计划地控制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升城市品质

2、和城市竞争力,任务非常关键。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合肥“居皖之中、居巢湖之滨”,八百里巢湖碧波浩荡,是合肥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逐水而居,近可获生活取用之便,充分沐浴它给城市带来的灵气,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是合肥广大市民多年的梦想。2002年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就下一步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战略规划研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提出了引湖入城的设想。2003年包河大道建成后,巢湖距合肥主城区不过10多公里,车程10多分钟,往滨湖方向发展的态势

3、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彰显合肥城市个性和特色”的构想。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求合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2006年初,把合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八届十次会议提出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合肥市向“141”布局扩展,即改造提升核心主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依托主城区,在主城区的东、西

4、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方向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区滨湖新区,努力实观合肥向“环城一滨湖一临江”的演变,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开敞式转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滨湖新区的规划范围为合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二环路以南、派河及巢湖以北区域,含包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区内人口约10万人。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约32平方公里。沿巢湖岸线约15公里。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众多水系分布其间

5、。二、建设滨湖新区的重大意义1、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与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安徽及合肥发展所需。2006年,合肥市的建成区人口已达224万,城市的环境容量明显偏大。市区道路2809万平方米,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框架没有拉开,缺乏快速通道。当时,虽然包括三县在内只拥有27万辆汽车,但是拥堵状况非常严重。中心城区人口过度膨胀,社会事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化快速发展急需拓展新空间。这一切都是合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内生动力和迫切要求。根据城市建设传统和现状、发展趋势,契合合肥都市圈长远的发展框架,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肥城

6、区向南拓展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骆岗机场的搬迁已经摆上日程,此举为合肥主城区向南拓展扫除了一个重大的障碍。依托临巢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滨湖新区的建设规划,解决现有城市发展的弊端、同时发挥巢湖风景区建设和国家“十一五”期间整治巢湖这一重点工程的综合效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2、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提升省会城市形象,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重要举措。沪、苏、浙两省一市16个地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和经济运作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新兴工业化地区之一。长三角同安徽、特

7、别是同合肥之间、有着长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2006年,合肥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镇群发展规划。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其发展空间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之时。合肥作为长三角的近邻和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国际资本和长三角自身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前沿承接者。但由于自身辐射能力的不足,合肥没有发挥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将行政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经济优势。要成为东部与中西部相衔接的枢纽城市,合肥必须向长江靠近,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的分工和合作。通过滨湖新区这一重要载体,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形成环巢湖城市带和经济轴心,进而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圈,促进全省向心集聚格局的形成,实现辐

8、射带动全省的目标。 3、开发滨湖新区是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目标的迫切要求。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央继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从我国观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中部崛起,中央在投入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加强对中部的支持,特别将在政策和措施方面向中部倾斜,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部署,也将带动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合肥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畅达的生态滨湖新区,发挥其紧邻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掘自己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吸引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等各类要素集聚,加快科技创新及

9、其产业化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三、滨湖新区发展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分析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滨湖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襟三河而带一湖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川流其间,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是合肥城区中国土面积第一大区、水域面积第一大区、林木面积第一大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新区具有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包河产业园迅速崛起,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形势喜人。连续两年,包河工业区继续保持

11、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实绩在全市县区工业园区中名列第一。2006年以来,国风木塑、万总服装、百邦产业园、韩国产业园、香港重钢结构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银联彩印、万联环保、安凯轻客等四个项目建成投产。规划中的南淝河集装箱码头也在新区建设。2、制约因素分析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度富营养状况,东半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湖区主要污染指标仍然是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中,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和双桥河污染严重,水质为劣v类;兆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水质为类:裕溪河水质为类。环湖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区内集镇

12、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2005年,合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3亿元,在27个省会城市中居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

13、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3、当前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区的机遇分析第一,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加速空间转移。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并向投资发展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在新世纪,我国经济也出现了由东南沿海先行地区往中、西部地区内移、扩展的趋势。当然向中西部转移可能只是制造车间的转移,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制造中心转移往往意味着市场的转移。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带来大量的优惠政策之外更带夹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在过去2

14、0年经历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以及长三角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重化工业、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对于合肥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运用国际流行的工业园和商务园模式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全球资本,一旦成功,可以在这一浪潮中快速崛起。滨湖新区正是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区域。第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中国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同属于中部城市,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面临着中部六省诸多城市发展的严峻竞争,为自身的发展,合肥势必抢抓机遇、乘势

15、而上、奋力崛起。从经济发展的阶段上说,合肥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部崛起需要中心城市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合肥应该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成为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调整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第三,长江三角洲扩容的趋势。目前住长三角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企业总部和加工生产基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集群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比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群布局;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越的区位条件将使合肥成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近水楼台”。加之合肥科技资源丰富,水、电、土地等要素供给充足,制造

16、、流通、人力等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国内500强企业中已有联华、华为、海尔、长虹、美的、华联、华源、伊利等在合肥投资。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长三角核心区域同周边腹地之间集聚和辐射的双重影响关系不断加强。长三角的辐射转移是合肥未来发展的依托,而区域发展形势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应该创造一种低商务成本的环境,吸引沿海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尤其是商务、会展、旅游度假、创意、咨询产业发展方面,滨湖新区必将大有作为。第四,合肥城市扩展的趋势。合肥正在实施的“141”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使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合肥正在浮现。滨湖新区正处于合肥东南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合肥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地区,也是未来十年合肥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撑下,滨湖新区将成为合肥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区域。滨湖新区的开发,也将十分有利于周边产业区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