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83923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城墙恢复可研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朔州市平鲁区井坪明城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31.4编制原则41.5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4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7研究结论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82.1概述82.2项目背景8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153.1项目建设地址153.2建设条件153.3公用条件22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234.1工程概况234.2设计指导思想244.3建筑工程设计254.4结构工程设计304.5供电工程设计324.6暖通工程设计364.7给水排水工程设计394.8 安全防范及设备配置42第五

2、章环境保护435.1设计依据435.2编制原则435.3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445.4环境评价45第六章节能466.1设计依据466.2节能设计原则466.3节能措施47第七章消防507.1设计依据507.2建筑防火设计507.3室内消防设计517.4给排水防火设计52第八章项目实施计划548.1项目管理548.2项目进度实施计划54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9.1总投资编制依据569.2总投资编制说明569.3总投资579.4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招标方案64附图:1、城墙整体保护效果图2、场址地理位置图3、城墙整体保护总平面图4、瓮城整体保护效果图5、瓮城北门楼南立面图6、瓮城

3、北门楼北立面图7、东北角楼整体保护效果图8、角楼北立面图9、建设东门立面效果图10、建设东门立面图11、城墙现状图 山西国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朔州市平鲁区井坪明城墙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朔州市平鲁区科技文化体育局4、项目负责人:戴远 5、项目性质: 改扩建6、项目建设地址:平鲁区井坪镇7、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山西国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朔州市平鲁区井坪明城墙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1年),隆庆六年(1572年)续筑南城,井坪城扩建后,平面呈“凸”字形,北高南低、北窄南宽、城墙周长2550米,城高12米,四角设有角楼,设南

4、北两门,并建有瓮城。门上设楼,城外设关。井坪明城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自然风雨侵蚀以及战争、缺少必要的保护,现存城墙长约800米左右,城门1座,原平面呈“凸”字形,现存平面少南侧一面城墙,角楼、城楼、箭垛、女墙都被毁坏,周边乱搭乱建严重,还有一些窑洞建在城墙中,使本已残缺不全的古城墙更加毁容毁貌。为了使这座城市性标志古建筑早日焕发昔日风采,成为平鲁的一大旅游景观,对井坪明城墙的修复保护进行规划设计,计划对现存的城墙进行修复,使城墙保持完整性。古建筑被称之为“历史的见证”、“实物的历史”、“石头的史书”等等,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形成的,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特色等等

5、的实物例证。建筑物被称为综合艺术的总体,除了建筑本身的布局与造型等艺术以外,还集雕塑、绘画、织绣、室内外装修、家具、陈设等于一身。甚至还包括了各种艺术珍藏金石、陶瓷、书画等等建筑不仅是集建筑规划布局。艺术造型和雕塑、绘画、室内外装饰、陈设于一体的艺术综合体,而且也是集建筑材料、结构、工程力学、物理声、光、电、化工、金属等等科学技术于一身的科学技术成果。古建筑是研究、展示人类活动的见证物和自然科学标本,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年来,平鲁区文物管理

6、部门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传承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坚持“尊重历史、服务现代”的宗旨。全面承担保护研究、宣传教育等功能。为全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面对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抢救危旧明城墙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物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是历史的产物,不能再生产、再建造,毁一个就少一个。所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护它们。 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编制依据(1)朔州市平鲁区市政公用局和山西国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关于编制本可研报告协议书。(2)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文化信息化发展“十一

7、五”规划(4)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2、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3)建设规模的确定;(4)工程建设方案;(5)环保;(6)消防;(7)节能;(8)实施进度;(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2、项目的建设应力求功能完善,在展示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同时,通过以明城墙为主体的一系列景观空间改造和构建,用多元化的表达手法,打造一个展示平鲁地区历史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的休闲游憩新空间,表达平鲁儿女传承历史传统文化而又勇于突破创新的人文精神。3、

8、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消防等规定、标准和规范。4、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明城墙服务时代的科技含量;5、从区域整体城市设施出发,在实现高水平休闲游憩新空间服务的同时,提高城市社区的环境品质1.5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1、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明城墙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旧设施拆除清运、孔洞填实加固、墙面包砖工程、墙顶墙面排水工程、墙角内外排水工程、角楼修复、北城门及瓮城修复、外墙休闲绿化带工程、内墙步道、城门角楼综合布线、消防、安全监控及亮化景观等,并配置必要的设备。2、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朔州市平鲁区明城墙建筑工程及配套设施购置。根据朔州市

9、平鲁区井坪镇总体规划,城镇未来发展将形成“一城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北部北坪区是区以工业功能为主,南部南坪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中部旧城区,是商业服务、金融、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片区。老城区以古城墙、溪泉河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4.7公顷,全长约2.5千米,城墙内侧10米,外侧以建设路,胜利路、明珠路、井东街为界,宽度约30米。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295.537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2825.782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用 225.642万元预备费 244.1139万元2、资金筹措本项目需筹措资金3295.5379万元,其资金来源为:1、申请国家及省补助资金

10、2295.5739万元,占总投资的69.66%;2、地方政府配套1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34%;1.7研究结论1、项目建成后,可以综合解决平鲁区井坪镇旧城区居住环境,改变旧城内旧房危房等建筑物杂乱无序、生活设施简陋,环境品质差的现状。基本满足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平鲁区的城镇建设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项目地址在平鲁区西北区域,符合平鲁区“北移西进”发展规划。场址地理位置较好,土地、交通等条件优越,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完善。适于建设该项目,且对老城区域的快速发展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3、项目的建设定位为平鲁区标志性建筑,对提升城市品味具有重要意义。4、本项目在满足各项功能

11、要求的前提下,本着朴实、节约的原则,讲求实用,体现了适度先进的原则。5、本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从选址、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4、老城区明城墙的修复与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平鲁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在聚合历史文化资源、引领文化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分析,都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山西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设条件良好,建设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当,社会效益显著,研究结果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1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2.1概述城墙是古代为防守而建筑在城市四周的又高又厚的墙。我国有九大古城墙,它们或是古代军事重镇、或是贸易的交流集散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城防御体系并兼有防洪功能,其不同地域独具的民族风格及宏伟的造型更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古建筑。早在奴隶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地位、防御外敌便将自己的统治地外修筑起又高又厚的城墙。中国城墙的修建远早于长城的修建,早在秦始皇修建长城之前的400多年就有了齐国城墙。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墙成为中国文化的珍贵遗存、历史变迁的一个见证,它无声地诉说着历史,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当时建筑的高超水平,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风貌和军事防御功

13、能,有非常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2.2项目背景纵观城墙发展的历史,它与奴隶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王朝的更替息息相连。 与北方苦寒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邻,是汉民族沉重的悲剧宿命,历来与血腥未能分离,长城墙因此而生。早在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长城墙比秦始皇的长城墙还要早200400年。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孟姜女传说”便是发生在山东的齐长城墙。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墙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

14、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以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了长城。并将“亭”(烽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盐泽(今罗布泊)楼兰故国。这便是汉长城墙。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

15、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墙的修筑工程。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长城墙工程,它对明朝防御掠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边远地区,保护中国与西北域外的交通联系都起过不小的作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外敌的不断入侵、战火连年,用于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城墙与日俱增。除此之外,还演变出贸易交流集散地、防洪的功能,最终成为古代国家的象征。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瓦刺仍不时越过当时的“农牧交界线”内长城,对汉族居住地进行骚扰。一方面巩固北部边防修筑万里长城,一方面在京师和全国各地星罗棋布地建立起许多卫所,俗称九边,包括: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9个军事重镇。据史载平鲁卫,井坪所、将军会堡和老营曾发生过十几次激烈的战事。其中井坪城是当时平鲁南部地区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