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778394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2.iPhone与中国制造(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2讲本期主题:iPhone与中国制造(下)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08-11-02 18:30-19: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参与整理:花火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就能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这是冬吴相对论,我是主持人梁冬,坐在我对面的是吴伯凡,之所以这个节目叫做冬吴相对论,也是和这两个人的名字有关,两个互相熟悉但是都其貌不扬的男人,酝酿了很久以后才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节目,你知道两个男人一起来酝酿一个东西,然后把它弄出来是一件多少奇怪的感受吗? 说回来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伯凡从他很震撼的去到了一个iPhone的手机生产基地回来之后的那种体会讲起,讲到技工贸,再讲到了

2、贸工技,然后又讲到日本人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如何让一个生产线由一个简单的机械化的动作变成一种生产岛,让这一组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互相学习,让老师傅的经验可以传承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趣的话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后我在互联网公司做过,其实有些时候会很敏感于“日本”这两个字,以后你一提到之后,一定会有一堆板砖扔过来。所以我们今天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反映出来我们渐渐地有了一种大国的风范,我们的心态会觉得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东西,只要它是有利于生产的,只要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就应该用很开放、很平和的心态去研究和学习它。 伯凡,你觉得从这点上来说,我们中国人可以学到什么? 吴伯凡:过去我们一直要

3、不就是买卖,做生意、做企业就是买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中间赚利润,这是做贸易的方式;还有一种是发明一种杀手锏的技术,一招鲜,吃遍天。 梁冬:一马平川。 吴伯凡:但是我们一直忽略了在生产过程当中看不见的创新,你不太容易发现这里头有多少创新的东西。 梁冬:而且没法向人炫耀的创新,你没有办法讲出来我多牛,能够用一句话讲得出来的事情大家觉得做,因为很容易炫耀;一句话讲不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不去做了,而且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常常会有一种感慨,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那么精益求精的人,似乎崇尚大而化之,似乎崇尚读书不求甚解,似乎觉得把一个事情反复做,做到变态的精细是一件很令人鄙夷的事情,我的潜意

4、识里面总有这样的一种意识。 吴伯凡:对,就是我们觉得那样很匠气,很没有创意,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跟创新的精神离得非常远。实际上一个真正的创新里头,它都有一种你看不见的,从第一眼看不到的隐性的东西(隐性知识),就是丰田制造方式,还有好多的很精神的工艺里头,都有你第一眼没法发现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长期以来你从事这门职业培养的独特的敏感,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艺,在日本的生产方式当中,这种东西就特别明显。 梁冬:其实在以前我们常常讨论管理,似乎总是崇尚一种管理方式,就是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设计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流程,然后把它分解成很多很多步予以标准化,然后找一堆没有受过太多训练的人,你只要把一

5、个动作学好,似乎能够连接起来,这就是所谓好的管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包括我在做自己的企业,我们也常常会产生这种冲动,如果我能把这个流程打磨得再好不过了,那我就可以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了,或者是中专毕业生,工资就会很低,我们就可以掌握了一种对员工的优势,当然了这不是我们了,是他们(笑)。但是你刚才提到了这个话题却讲到了另外一种,一群人共同的精益求精,然后在变态的重复和变态的学习和变态的精益求精当中,慢慢慢慢地发现在重复之后有一种出神入化的力量。 吴伯凡:对,这就像庄子里头讲的庖丁解牛那种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因为你平常看到的是皮跟肉之间,可能找不到缝隙的,但是时间长了你是能感觉到那个缝隙

6、的。我们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故事叫纪昌学射,他去学射箭的时候师傅不让他拿着箭就射,就是让他看一个小的东西,把一个跳蚤挂在那个地方就看,一天一天的,他就会发现这个跳蚤开始变大,从过去只能看见一个跳蚤,他现在能看见跳蚤的头。 梁冬:跳蚤的大腿。 吴伯凡:对,逐渐地越看越细,后来看的像轮盘一样大,这种夸张的说法。 梁冬:这是寓言故事,事实上呢?事实上有可能吗? 吴伯凡:有,对一个东西持续的关注,会培养你异乎寻常的敏感。比如说印染工人,我们平常看黑色就是黑色,印染工人他能发现40多黑色。 梁冬:当年说张艺谋拍电影的时候,当年北野武拍乱那部电影做服装的美子,张艺谋说我要红色,他拿出上百种的红给他挑。 吴伯凡

7、:只有你对这个行业经验不足的时候,你会把所有的东西看成是一样的。 梁冬:差不多的。 吴伯凡:就像外国人看中国人都长得差不多,你熟悉以后每个中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外国人也是这样。就是说对一个行业的专注,在上头就可以别开生面了,能够把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下子看得丰富多彩,你能知道其中的差别、分别在哪里,那样就是一种从粗糙的制造变成一种精益的制造,这就是丰田的精益制造方式。它能够把一个很标准化的东西看的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看行人一样,你看每一个行人好像是一样的,但是你仔细去关注,你跟他交往的话,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产品也是这样的。 丰田制造方式说起来很抽象,我听过一个故事,是日本的另外一家企业的领

8、导人他讲的。他说他以前以为产品就是产品,产品之间是没有什么个性的,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产品也有脾气的,每一个零件跟零件之间合的来合不来,它怎么才能合得来。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呢?他是拜访了一个木匠,这个木匠在一直在日本修神庙,神庙是不用钉子做起来的,是节隼扣合在一起的,非常地精细。 梁冬:就是典型的“勾心斗角”。 吴伯凡:对。他说以前当我不知道木头是有脾气的,不知道木头的性格在哪,每一种木头都是一样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平庸的木匠;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木头在春天是一种脾气,在夏天是一种脾气,不同的木头它只要树种不一样,它的性格、气质、脾气完全是不一样的。 梁冬:换句话来说,当你把两根不相爱的木头放在一起的

9、时候,它们一定会很难过,然后它们一定会产生某种的暴敛之气,然后会影响到这个建筑的气息,谈起来是很奇怪的一个感受。 吴伯凡:对,这是一种很神秘的体验,实际上我相信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头时间久了,这个词跟那个词我们写文章的人,画家这种色彩跟那种色彩,都会有一种非常精细,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奥秘在那里,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制造里头目前没有深入到那样的层次上去,我们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粗糙的加工,除了我们劳动力价格便宜以外,没有多少竞争力。 梁冬:关键是现在房价也涨了,农业税调整,很多农民发现,其实出来打工还不如在家里面种种田、看看鸟,很舒服。现在据说在东莞地区、深圳地区是招不满农民工的。 吴伯凡:现在很多东莞、

10、深圳的企业到安徽、到落后的山区,在当地的电视台打广告招人,然后许诺很高的待遇让他们去,现在就出现了这样一般状况,国外把中国的这种优势成为人口红利,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劳动力的价格比较便宜,现在价格不便宜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在哪里呢?我们原来唯一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我们的劳动力。 梁冬:还包括现在人民币还在升值。时间刚刚差不多去到第一节结束,广告之后仍然是坐着就可以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的冬吴相对论,稍后回来。 广告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这里是冬吴相对论,我是主持人梁冬,对面的是吴伯凡。我们今天聊到的话题,以前很多的观点说OK,我们的制造方面不能够再说剥削了,我们的成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

11、便宜了,所以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要搞创新经济,要搞创意产业。 片花: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梁冬:其实就算是我们没有变成创造,就算是我们没有变成创意产业,就光是在制造这个行业里面,还是有无数的可以做的事情,而我们以前忽略了这一点。 吴伯凡:对,过去只是说降低成本,联想的柳传志把它叫拧毛巾,如何把毛巾里水尽量地拧出来。 梁冬:终于拧成一条干毛巾。 吴伯凡:但是现在仅仅是靠成本控

12、制,甚至说的不好听是压榨的话,再也没有多少压榨的空间了,中国制造的出路只能首先在于整个工艺上,能够把一个粗糙的制造变成一种精益的制造,在这里头别开生面,铁板一块的东西好像是不可破的,把它给破掉,这里头有很多的范例可以讲。我们刚才讲到日本人如何如何厉害,其实我们中国有一家企业把日本企业给打败了。 梁冬:哪家企业? 吴伯凡:比亚迪这个企业。它现在是全球目前手机电池里,三分之一是比亚迪生产的,它能够生产出四分之一、十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的价格的电池,然后把它们的老师三洋、松下逼到墙角,让它们被迫放弃这个产品,比亚迪是非常厉害的。 梁冬:好像它现在也在生产汽车。 吴伯凡:对,也开始用生产电池的方式在生产

13、汽车,原因在哪里呢?过去我们是把设备当成是不变成本,要生产一个东西首先要买设备,设备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会生产,我们就到国外去买,设备是不变成本,非常贵,拿回来只能靠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别的都是一样的,甚至它卖给你的时候,比它使用的设备还要贵,它已经是赚了你一道钱了,所以你跟它竞争的时候只能用劳动力来竞争。比亚迪的创始人叫王传福,他很聪明,他拿着200万人民币到日本去买生产电池的设备,一问这个设备别人说要500万美元,那个时候人民币还没有升值,这就是4000多万人民币,他200万怎么能买到呢?一般人的想法就是算了吧,我打道回府不干这个事,设备都买不起我还做什么呢。但是他不说他有多少钱,我既然要买,我

14、看一看吧,后来他一看设备以后,他发现里头的破绽,就像当年丰田看出了福特的破绽,破绽在哪里呢?因为电池生产的时候,一个是需要干燥,整个空气中的湿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有一个就是除尘,如果几百万分之一的微尘一旦附在电池上以后,电池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是爆炸。所以整个设备里头,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在除湿、除尘,人进去以后要穿着像太空服一样的衣服。 梁冬:像防化服,搞原子弹的一样。 吴伯凡:进去以后高度干燥,在那样的环境下人只能工作两个小时,要不然就会脱水。他一看应该是给产品除尘,给产品除湿,又不是给人除尘、除湿,整个车间花那么多钱,发现最后是给人除尘、除湿,所以他回来以后设计了一个玻璃的箱子,左边

15、一个洞、右边一个洞,手就伸进去,然后就在里头除尘、除湿,人在外头,干多少个小时都没问题,而且这个设备非常地土,但是非常地管用,日本的设备4000万没有买下来,最后他建起来的设备只有100多万。你可以想想在这上头,过去是成本,不变的4000万成本要打进去,最要命的是你根本就没钱,意味着你就没法开始,他不仅开始了,而且要比日本的成本低好多。后来就是采取这种土法上马的办法,一步步地把日本的电子厂商逼到墙角,让它被迫放弃这个产品然后生产更高端的,然后再逼它生产更高高端的。现在他用同样的方式,人工加设备,跟当年丰田的方式一样,使得这个产品的成本大大地降低,这个降低是改造了生产线,而不是说简单地把工人的工资压低一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