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76160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1级0金融2班钱蓉js10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年6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

2、0年7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次贷危机的演进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而裂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又与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习惯于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借贷和超前消费此。外,为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度长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00年1月至200年3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

3、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促使银行扩大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也,就是发放次级抵押贷款,以赚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因此,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日益膨胀。200年46月至200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攀升大大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2自00年6起,美国房市大幅降温,房价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次款贷,违约率不断上升。200年7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此后,其他一些提供次贷的

4、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到200年7夏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二、次贷危机蔓延的时间轴200年7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旗下基金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再次引起美股大跌。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亿8欧元资

5、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8月15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午还在上升和下降之间徘徊,之后终于转头向下,跌破了130点0,0以今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收盘。标普50指0数也跌到使得今年收益全无的境地。随后次级债链条上的许多金融机构破产或出现信用困难。200年83月16日,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1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中,有42来%自这两家机构。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9月15日

6、,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中旬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五大投行不复存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三、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200年8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个5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7个5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200年8美国经济

7、增长率只有2,%远低于200年7年底3.的1预%测值。200年4月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万8人,是200年3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年73月份触底之后,200年84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

8、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为320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

9、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四、全球性通胀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年7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年711月美国环比上升,同比上升,创下年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月更是上升,单月升幅达到年月以来

10、的最高水平,今年月份又上涨1同,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同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亿6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个0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3月1

1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最终当住宅价格企稳,同时住宅资产净值随之能够为出现问题的抵押贷款证券提供支撑时,这场危机才会结束。次贷危机产生了许多受害者。其中受创尤其严重的将是当前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的主体,在重压之下,该体系的主要部分已出现了问题。我们当中那些关注放贷机构保护股东股本权益的人,必将处于一种惊疑的状态。但我希望,人们对于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根本制衡机

12、制的金融体系自我监管的信赖,将不会受到此次危机的损害。我们永远无法预期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不连贯性。不连贯必然是意料之外的情况。意料之中的事件可以通过套利活动加以规避。但如果正如我强烈怀疑的那样,浮华时期在发展时很难压制,那么它们将不会崩溃,直至投机热潮本身出现消退。存在矛盾的是,就风险管理成功确认这些事件的程度来看,它能够延长并放大浮华时期。但风险管理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它最终会失败,暴露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促使人们作出意外和突然的不连贯反应。与以往的危机一样,在当前的危机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未来的政策也将汲取这些教训。但我们不能指望能有任何把握预见到未来危机的具体情况。因此,市场和监管结构的任何改革与调整,都不能制约我们防范经济累积失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工具市场灵活性和公开竞争,这一点不仅重要,实际上也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