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61060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最优秀的观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最优秀的观众” 美学原理作业班级:09级汉本 姓名:闫红娟 学号:095419086026日期:2010.06.24浅析“最优秀的观众”飞蛾扑火,在浪漫主义者看来是美和勇气;在现实主义者看来是蠢和自杀。 -题记。有一观众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时开枪打死了舞台上的牙古(剧中挑拨离间者)然后自杀,纽约公民为他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撇开奥赛罗有多精彩这里不谈,作为一个观众,一名欣赏歌剧的普通观赏者,忘记了“审美距离”,抛开了最最基本的“情与理”,把两个珍贵的生命,尤其是那个不属于他自己的牙古的生命就在一瞬间给结束了!凭什么,为什么!纽约公民居然还为他写碑文 “最优秀的观众”,何其有幸?!飞

2、蛾扑火,在浪漫主义者看来是美和勇气;在现实主义者看来是蠢和自杀。歌剧是动态的再现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歌剧美在于演员的表演之中。演员通过扮演角色,运用形体动作、语言、演唱等手段来塑造舞台形象,表演歌剧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性格,能动的再现和反应社会生活。其中,演员的表演是对剧本角色的再创造。歌剧以舞台为演出中心,歌剧的矛盾冲突非常集中,矛盾冲突非常突出。因而反应生活中的矛盾也就非常突出,集中和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位观众欣赏奥赛罗的过程中,他打破了艺术审美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因此艺术美也就消失了。布洛的审美距离说指出在审美

3、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因而能使它充分显示其本色。比如在航海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乘船遇雾,如果不能摆脱现实的利害,抛弃患得患失的心理,由海雾所造成的景象就会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负担,使我们除了忧虑自身的安危之外,再也顾不了别的。反之,我们如将自身的安危置于度外,尽情观赏海雾所造成的奇观,眼前的奇景便可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没有距离或失去距离,无法产生美感;距离太大、太远,彼此隔膜,毫无共通之点,也不可能产生美感。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利于审美品位。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位观众就是没有把握好自己和演员之间的距离,没有把握好自己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因此,

4、美感丧失。不但伤自己更伤了“牙古”,这种悲剧的造成,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审美距离”。那么,什么是最理想的审美距离呢?不即不离,可望而不可即。观画时,把鼻尖触及画面,听音乐演唱时,把耳朵贴到歌唱者口面或音箱上,这些是空间距离太近,必然对画对歌兴味索然,可言。还有一种心理距离太近的现象,或者是观众与演员之间距离太近,看到的表演很逼真,误以为是真。欣赏者与欣赏对象在感情伤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合而为一,这是就会发生审美问题。获得“最优秀观众”碑文的这位观看者,就是发生了这种审美问题,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角色,什么是奥赛罗情节冲突,什么是现实生活,失去控制与理智能力、忘记了自己是在欣赏歌剧,以假当真

5、,出现了舞台上面枪杀牙古,然后自杀的舞台真悲剧。在审美活动中,有情感的活动,也有理性的分析,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活动中,理解可以使审美主体的情感活动被调节在正常状态;观众开枪打死演员也是情感冲动胜过理性分析的结果。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缺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段话告诉我们,欣赏缺乏“鉴赏的态度”,“情与理”不分,没有客观,冷静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意志,将会失去对“美”的东西的体验,甚至导致生活中真悲剧的发生。 至于纽约公民为其写碑文-“最优秀的观众”,我想各人角度不同罢了。如我题记中所说-飞蛾扑火,在浪漫主义者看来是美和勇气;在现实主义者看来是蠢和自杀。欣赏歌剧,确切的说欣赏美的东西,在其审美过程中,请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请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才能接触到“美”的尾巴,欣赏到美的东西,发现生活的美,欣赏艺术的人生美和美的人生艺术。 闫红娟 2010.0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