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的诊断.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75180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部肿瘤的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肿瘤的诊断.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 腹膜后间隙是介于后腹膜到腰背部肌群前筋膜和脊柱前缘之间的解剖空间概念。此区域内既包含有肾脏、肾上腺、胰腺、十二指肠(球部除外)、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器官,还有许多(如淋巴结、脂肪、纤维等各种结缔组织,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组织位于其间。第一节局部解剖一. 腹膜后间隙解剖(一)一般概念:腹膜后间隙上始于后横膈,下抵达腹膜的骨盆反折处,前壁为后腹膜,侧壁及后壁为腹横肌等腰部肌肉的前筋膜,中央为脊柱锥体前缘。腹膜后间隙中主要器官有胰腺、双侧肾上腺、肾脏和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至升部;腹主动脉及其附属分枝,下腔静脉和左右肾静脉。影像学探讨的腹膜后间隙不包括上述消化系和泌

2、尿系脏器,由于肾上腺较小,其周围是腹膜后肿瘤好发部位,许多研究者将肾上腺肿瘤列入此范围探讨。(二)腹膜后大血管解剖1腹主动脉 在脊柱前方偏左侧,横切时呈圆形无回声区,有明显的节律性搏动,纵切时呈一条长管状无回声区,上起自第十二胸椎之前,经膈肌主动脉裂孔下降至第四腰椎水平,分为左右两髂总动脉,并再分为髂内及髂外动脉。冠状切面显示时探头置于右侧腹部腋中线处,可见有两条长管状无回声区,近右侧者为下腔静脉回声,远侧(左旁)随心脏节律搏动者为腹主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腹主动脉最大流速约56cms,每搏量为38411.92ml。2腹主动脉主要分支 (1)腹腔动脉 腹腔动脉为腹主动脉穿过膈肌后的第一个不成对

3、分支。其主要分支有:肝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 (2)肠系膜上动脉 由腹腔动脉起点下几毫米至lcm处的腹主动脉前壁分出,斜向足侧,一般与腹主动脉夹角不超过30度,在胰腺及脾静脉后方通过,继而跨过左肾静脉前方,经胰腺钩突及十二指肠水平段前面,分布于肠系膜及小肠。3下腔静脉 在脊柱右前方,横切时腹主动脉呈椭圆形或较扁平。纵切声像图上,呈一条长管状无回声区,管壁随心脏舒缩而有明显波动,下腔静脉的内径随呼吸运动的变化较大。4. 下腔静脉主要属支 (1)髂总静脉 左右髂总动脉位于第五腰椎的前方,斜向两侧盆壁,并在此汇合形成下腔静脉。 (2)肾静脉 于肾门平面与脊柱间横切,右肾静脉较为细短,很快即流入下腔

4、静脉,左肾静脉从左肾门出来,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越过腹主动脉前壁而注入下腔静脉。第二节 常规超声检查一. 适应征1. 腹膜后肿瘤:原发性肿瘤(良性、恶性);转移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 血肿(外伤性、自发性)3. 脓肿(一般细菌性、结核性)。4. 其它: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病变、腹膜后纤维化等。二. 超声检查技术(一) 仪器条件1. 仪器:腹部超声诊断仪。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若具备如组织谐波、超宽视野成像等新功能者更好。2. 探头: 常规应用3.5 5.0 MHz 凸阵探头,对于瘦小体型,可加用7.0 10.0 MHz 的腹部高频探头。(二) 扫查方法1. 检查前准备:(1) 宜空腹,

5、必要时于检查前排净大便,减少胃肠道气体干扰。(2) 已经接受钡剂消化道造影的患者,在钡剂全部排出体外后,再安排超声检查为宜。(3) 饮水或口服胃肠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有利于对腹膜后器官和病变的辨认。 (4) 下腹部和盆腔检查时,宜充盈膀胱。2. 常用体位:(1) 仰卧位:是最常用超声检查姿势。(2) 侧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有助于观察病变的活动性,病变和胃肠结构的关系等。(3) 俯卧位:超声探头放在后腰部对腹膜后间隙扫查。(4) 膝肘卧位:患者在检查床上采取跪姿,双膝和双肘部接触床面,使腹侧壁悬空;持探头在后腰部和腹侧进行超声扫查,用于检查占位性病变的活动性。3. 膜后肿物的定位方法1) 腹膜后肿瘤

6、位置深在;随呼吸和体位的变换的活动幅度比腹膜腔脏器小;此特点在上腹部尤为明显。验证方法:探头纵向扫查,将肿瘤显示于图像中央部位,患者做腹式深吸气时膈肌向腹部运动,腹壁向前隆起,腹腔脏器(肝脏、脾脏、胃肠等)向足侧移动,位于肿瘤旁的腹腔脏器可以移到肿瘤腹侧(肿瘤和腹壁间),犹如在山腰的登山者攀上山峰状,故称为“越峰”征。2) 肿瘤“悬吊”征:用于中等度大小的腹部肿瘤定位。患者采膝肘俯卧位。持探头在腹侧探查,腹膜腔肿瘤多因重力作用压向腹壁,胃肠等被压扁、或被挤压到肿瘤周围。腹膜后肿瘤因受后腹膜限制则不能向腹壁侧移动,此为肿瘤“悬吊”征象阳性。3) 使腹膜后脏器(如:肾脏、胰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

7、)挤压移位、形态、位置改变,或使升,降结肠向前、前内侧移位的肿瘤为腹膜后肿物。 4) 腹膜后肿瘤可以压迫肾盂、输尿管或十二指肠,引起泌尿系或十二指肠梗阻。5) 腹膜后大血管后方或其周围的肿瘤可确认为腹膜后肿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脏等尚可部分或全部被肿物包绕,均能提示肿物来源于腹膜后。(三)腹膜后大血管和腹膜后肿瘤局部血流的Doppler超声检查1. 在完成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后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记录。2. 腹主动脉近端的Doppler检查常可以看到波峰高而窄的双相频谱,远端为三相频谱,髂总动脉也可出现三相频谱。腹主动脉近端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腹主远端高。3. 腹主动脉近端发出的内脏动脉分支如腹

8、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肾动脉的血流均呈低阻型,SMA比腹腔动脉阻力略高,但进食后阻力降低。4. 下腔静脉常受左房收缩传递而来的搏动影响发生波形频谱的改变,吸气时下腔静脉管腔变小;深吸气后,屏住呼吸(Valsalva 动作)下腔静脉管径增宽。检查时,须注意大血管腔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充盈度,有无异常彩色“镶嵌”征象,记录特殊多普勒频谱波型变化。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各论一, 囊液性占位性病变:腹膜后液性占位性病变可分成积液和囊性肿瘤两类:前者包括脓肿、血肿、假性胰腺囊肿,囊性肿瘤常见者有淋巴管囊肿、脐尿管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等。(一)腹膜后囊液性病变1、脓肿超声所见:1). 脓肿的形态可

9、为圆形,椭圆形,也可为不规则形。2). 常局限于一个腹膜后间隙,也可由于瘘道而形成多个不规则积液区。瘘道通常不易看到。3). 稀薄均质的脓肿常表现为低回声,脓液中颗粒性物质增多使回声变得复杂而显得不均匀。偶尔在脓肿内可见气体形成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气体源于产气微生物,或者脓肿通过瘘道与肠道相通。2、血肿:腹膜后血肿常源于各种创伤(手术、外伤、穿刺等)、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或肿瘤破裂。超声所见:1). 血肿和脓肿相似,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病灶,具有很好的透声性。2). 血肿可因血块形成而呈中等乃至高、强回声,少量的新鲜出血有时也能表现为较强回声。(二

10、)囊性肿瘤:1、 淋巴管囊肿超声所见:1)多呈圆球或椭圆球形,囊壁薄而平滑,可有细小分隔,单房或多房。2)液体呈均匀的无回声,当淋巴管囊肿继发感染,其内液体变浑浊,表现为液状低回声内有颗粒性回声点游动现象,籍此可以和实性肿瘤相鉴别。2、畸胎瘤超声表现:1). 圆球或类圆球状肿瘤,囊壁薄;2). 囊液结构复杂多变:稀薄液体为液性低回声,容易观察到小颗粒状物的移动;稠厚液体则呈低到较高回声,颗粒性物质在其中的移动现象常不明显;3). 脂类物质和毛发混合时常为一较强回声团块结构,后方多伴有声影,若周围有液体伴随,探头加压时强回声结构有浮动现象,是为“冰山顶”征;4). 脂液结构:当稀薄的脂类漂浮于一

11、般液体上时,超声呈现高、强回声在上,液体的无或低回声在下的图像,脂液交界处为一个和水平面一致的线段,称为脂液面;5). 其它类如块状、条状、弧状的强回声伴有声影的结构多为骨骼等钙化相关。6). 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近期内复查有明显增大趋势、囊壁增厚,内壁欠平滑等常为恶性指征。(三)鉴别诊断 1. 输尿管囊肿:位于肾脏至膀胱之间的长筒状囊肿,常伴有同侧的肾脏形态或结构改变。2. 假性胰腺囊肿:位于胰腺周围,也可以出现在髂窝、盆腔及脾脏周围。囊肿的形态大小各异,囊液中有时可见小而容易移动的点状回声。3. 包虫囊肿 多为继发性(约90%)。典型的包虫囊肿超声表现肝内包虫囊肿相似,若同时发现肝脏

12、或其他脏器、部位有包虫囊肿样图像时则可确诊。4. 肾上腺囊肿:位于肾上腺区,壁不厚,多呈单囊状。5. 卵巢囊肿:位于附件区,呈胆囊或多囊状。6. 阑尾粘液囊肿:位于回盲区,囊肿呈长条或卵软圆球状,囊液回声均匀,囊壁不厚。7. 阑尾囊性粘液腺癌:位于回盲区,囊肿多不规则,囊液回声不均匀,囊壁厚薄不一而容易破裂。破裂后的囊肿消失或不完整,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液体稠厚,有絮状回声移动。穿刺抽出粘液性液即可确诊(假性粘液瘤)。8. 游离性腹水:腹水位于双侧膈下、小网膜囊、各脏器间隙和隐窝部位。平仰卧位时少量液体常积聚于肝肾间或脾肾间,盆腔也是少量腹水时最容易到达的部位。区域性腹水常提示局部的脏器有病变。

13、9. 假性粘液瘤:假性粘液瘤常伴有大量腹水,并可见腹膜脏壁层较广泛部位有扁平的肿块。肿块呈低回声型,内部有散在多个小囊肿,穿刺时宜用18G 针,若抽吸出粘液状物则有助于确诊。10. 肠系膜囊肿 病理分淋巴管囊肿和单纯性囊肿,两者的超声所见相同。肠系膜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通常为单发,单房型明显多于多房型,囊壁薄而均匀。囊肿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多为圆形;大者直径可达20cm左右。11. 大网膜囊肿 多呈较扁平的椭圆形,位于胃和横结肠的下方,囊肿后方为小肠,前方紧邻前腹壁,当呼吸和体位变换时可见囊肿与腹壁无关。大网膜单房囊肿的囊壁较薄,但少见;大网膜囊肿多见多房性,每个单房小则数毫米,大

14、者直径12cm。12. 腹腔脓肿 继发于腹腔或腹部脏器的急性炎症。脓肿多位于这些炎性病灶的附近,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多不清晰,内壁不平整。脓肿内若为较清晰的脓液,则以液性无回声区为主,其间有浮游的小点状回声,并可见这些回声的沉积现象;若为稠厚脓液则表现为含较粗大而不均匀的液性低回声或无回声。13先天性巨结肠 为先天性疾病,多见于男性婴幼儿,发病部位为乙状结肠。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局部的管腔扩大性改变,临床常见便秘与腹泻的交替症状。超声检查时若见扩张结肠内有粪块或气体则容易确诊,若肠腔内充满液性物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时则易与囊肿混淆。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一)正常淋巴结多为扁平的长梭形,直径多

15、在1.0cm以下,一般超声检查不易发现。(二)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1. 良性疾病中,以感染多见,如结核,结节病,胰腺炎,克隆氏病。2.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多见于免疫性疾病,如AIDS、慢性肝脏疾病等。3. 肿大的良性结节还可见于胆囊切除,心脏移植术后。4. 恶性肿瘤以转移性最为多见。多来源于腹部各个脏器的癌或肉瘤,胸肺以及乳腺的恶性肿瘤液常转移到腹膜后的淋巴结群。5. 原发的淋巴结肿瘤:恶性淋巴瘤。(三)超声所见:1. 肿大的淋巴结呈圆球、卵圆或椭球体状。边缘一般清楚可认,呈低或较低的实质回声。2. 多发的淋巴结形态回声相似,常积聚于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四)超声鉴别诊断:1.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的发病部位,发展规律和原发灶密切相关。转移首先在距离原发肿瘤的脏器最近部位开始,逐渐从单发到多发,并且向远位淋巴结扩散,多发的转移性淋巴结最终将融合成复合性包块而失去淋巴结的形态特点。这种包块多包裹在腹主动脉等大血管周围。转移性淋巴结还和原发肿瘤的组织来源相关,肉瘤转移生长速度较快,增大的淋巴结个体较大,实质内容易出现坏死液化,卵巢、胰腺等部位的囊性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呈液性。 2. 原发恶性淋巴结瘤。早期仅能发现数个淋巴结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