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74541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晋江市陶英中学:陈名星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可以说对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堂公开课上都少不了小组合作,评课时也以此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似乎少了小组合作就不能称之为富有新课改气息。但是改革不能走极端,我们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摆花架子,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情况。下面我就

2、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问题一 分组不科学,分工不明确。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上是因地制宜就近组合,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但从科学的层面上来讲这样做人员搭配不合理,组际差异较少,成员组合上缺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内看起来一个个都非常积极地在陈述自己的想法,大家说得非常起劲,却没人整理记录大家的意见,或者因为准备不足,无法进行;当老师要求派代表陈述小组意见时,有时又

3、互相推诿,造成冷场,或者每次都是那几位爱发言的同学,这些都是因为分工不明确。对策: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小组内成员在成绩、能力、性格、性别以及背景等方面要有一定差异。一般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也许在实际操作上有些困难,但我们老师最起码应心中有数,在课外的小组合作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课堂上实行时,特殊时候可以先在课前分组坐好。二是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发挥特长各负责一项,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书写清楚

4、的同学任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阅读面广素质全面的同学,或家中有藏书、电脑的同学任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的同学任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在小组走入正轨后,也可采用轮流制,让每个同学熟悉不同分工的不同要求。在做一些研究性学习时,甚至可以尝试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根据研究课题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

5、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问题二、问题浅易,流于形式。我们提问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时,一般选取的问题要像辩题一样具有两面性,甚至多种答案,或者具有探究性,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而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什么都拿来小组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有的问题过于肤浅,完全是无疑而问,纯粹是为了发问而发问,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或根本不值得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刚刚提问,学生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小组讨论时只能无所事事,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

6、半。 对策: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

7、性与形式化。问题三、缺乏指导,自由放羊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开始分小组讨论”,一声令下,前排同学训练有素地向后转,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叽叽喳喳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大家正“热闹”地讨论时,一位听课老师上前去问一位同学:“你们在讨论什么?”他满脸茫然地回答说:“不知道。”老师们一下子都哑然失笑,那么这种合作讨论还有什么意义。在另外一堂市级公开课上,老师布置同学分组实验去实践探究得出结论,因为没有点出实验时的关键注意事项就开始分组,结果造成有的组一下子没法达到预定目标,本校的所有

8、同科目老师、实验员甚至一些校外的听课老师都来上前帮助指点完成。而有的老师甚至于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是对老师的解放,可以放任不管,以此作为自己的课间休息,这样视小组合作学习为儿戏的做法实质上比灌输式更误人子弟。对策: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一些收集材料、观察、动手、实验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老师应在合作前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好,要求小组内要确定好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讨论问题时要有准备。合作讨论前,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讲述的目的主要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会学习什么

9、,必须掌握什么;3、将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合作时,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老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问题四:排斥独立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习惯上是把问题展示指导后就宣布“现在开始小组合作”,三五分钟后让各小组派代表陈述各组的意见。潜意识里我们觉得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是在小组内解决,独立思考这一环节就显得多余了,有意无意之间就把这个环节给省略掉了。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结果

10、只能使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讨论学习之真谛。而三五分钟的合作时间,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对策:其实,提倡合作不等于排斥独立,我们应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但如果臭皮匠不能彼

11、此独立地完成任务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讨论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以从前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点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因此,当进行合作讨论时,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就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问题五:缺乏总结,评价不全有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做得也很好,学生

12、讨论起来热情高涨,产生很多的个人见解,有的老师却是为了所谓的“肯定与鼓励”,条条说好,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立场,学生陷入是非模糊的境地,结果越讨论越糊涂。比如愚公移山一课,老师对“支持移山”和“支持搬家”两种观点都赞好,而不强调“愚公精神”,学生就会觉得愚公是不是有点傻,本文的情感目标就不能实现。民主有时是为了集中,所以合作后老师的反馈总结也很重要。当最后对小组的“总结陈词”作出评价时,我们的老师往往非常节省地用“很好”、“不错”几个字就打发了。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一个同学的回答怎么样,而忽视了整个小组的评价,也忽视了小组在得出这个观点或结论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只看结果,不重过程”。

13、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对策:当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抢时间,只注意提出问题,而不注意学生的回答,或听后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应认真仔细地听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引导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14、,要“既看结果,更重过程”。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对学困生特别要给予更多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我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扬长避短,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从而使自己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体验自身价值。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