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74230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口腔功能言语功能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 下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侧方运动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 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mm以上。 侧向咬合运动1)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2)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3)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前伸后退咬合运动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正常约为4560切道斜度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

2、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髁道斜度前伸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位,或其逆 过程称为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切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后退下颌从牙尖交错位顺后牙牙尖斜面引导,向后下方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一般运动范围为1mm左右。下颌运动的范围(1)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方向所能做最大范围的运动。(2)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 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3)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下颌运动制约因素 右侧颞下颌关节 左侧颞下颌关节 (牙合)

3、神经肌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直接观察法开口度:指受试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060mm,小于40mm为开 口受限。开口型:正常开口时,下颌直向下后,开口型记录为“(”,没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等异常。 前伸和侧方运动: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牙可以向前超过上颌切牙,运动距离约810mm。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牙近中切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小于 810mm 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机械描记法( 1 )哥特式弓描记(2)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电子仪器记录法( 1 )切点描记(2)髁点描记(髁突运动描记)咀嚼运动 咀嚼运动的过程

4、 前牙切割 后牙捣碎、研磨1. 前牙切割运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 准备运动阶段 发挥功能阶段前牙切割的水平运动范围:约12mm2. 后牙捣碎和磨细 后牙(牙合)运循环 准备运动阶段 咀嚼运动阶段 功能运动范围 24mm 工作侧与非工作侧咀嚼运动的类型(1)双侧交替咀嚼:此类约占78%。(2)单侧及前伸咀嚼:此类约占 12%。(3)双侧(同时性)咀嚼: 10%20%的个体属此类型。全口义齿患者常有这种咀嚼方式 咀嚼周期 为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一般的咀嚼速度是7080次/分。咀嚼周期特征有(1)轨迹图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开口相靠中线,

5、闭口相偏侧方。(2)自牙尖交错位开口时相,运动速度较快。( 3 )将近最大开口位时运动速度缓慢,但闭口运动始,速度复又加快。(4)闭口运动将近咬合接触时,运动速度缓慢,近牙尖交错(牙合)时运动速度急速减缓趋于静止不 动,产生力的效应。时间变化为:快一慢一快一慢一快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875秒, 接触时间:0.2 秒.咀嚼效率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 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咀嚼效率测定方法 筛分称重法:测定的方法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嚼碎一定量食物所做工作的百分率。 咀嚼效率按公式计算为:( 2)吸光度法( 3 )比色法影响

6、咀嚼效率因素1)缺牙的位置2)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3)牙周组织4)颞下颌关节疾病5)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6)全身的健康状态7)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生物力学咀嚼肌力:为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其力量的大小,一般与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 截面积成正比。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kg/cm2。成年人的颞肌、咬肌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约为8cm2、 7.5cm2和4cm2,三肌共为19.5cm2,三肌应有咀嚼力180kg。(牙合)力: 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这种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临床上称为咀嚼压力, 亦

7、称(牙合)力。(1)(牙合)力测定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2)影响(牙合)力因素 性别:一般男性(牙合)力较女性大。 年龄:最大(牙合)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 咀嚼习惯:对(牙合)力有很大影响。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牙合)力较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 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牙合)力线的方向: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牙合)力为大。 张口的距离: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牙合)力,使之下降。 其他:(牙合)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最大(牙合)力:为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牙周潜力是指在咀嚼各种食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牙合)力,而牙

8、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尚有很大的 潜力。这种储备力量的多少,有赖于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这在临床上称为牙周潜力或牙周储备力。肌肉活动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1)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2)咀嚼活动的肌电图牙的动度与磨耗生理动度牙的生理动度有一定范围,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较小的力),垂直方向的位移量是0.02mm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自然消耗的生理现象。 多发生在牙齿(牙合)面、切嵴及邻面磨损 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牙冠唇、颊面或颈部等处的非生理性损 耗。磨耗的生理意义1)早接触点通过磨耗而消除,从而建立广泛

9、的(牙合)接触。2)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牙合)面的尖、嵴因磨耗而有不同程度的 消失,咀嚼效能随之减低,咀嚼力必然有代偿性的加强。3)牙冠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 重。4)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舌的作用传送食物搅拌食物选择食物和辨认异物压挤食物清洁作用。唇的作用(1)唇有丰富的感受器对温度和触压敏感,可防止不适宜的食物进入口腔。(2)唇推送并保持食物在上下牙列间,以便对其切割;唇帮助转运食物。(3)上下唇闭合可防止食物或饮料从口腔溢出。颊腭的作用颊在咀嚼

10、中的作用当颊松弛时口腔前庭内可容纳更多已经初步咀嚼的食物,颊部收缩,可将其推送至上下牙列间进行咀 嚼。腭在咀嚼中的作用除与舌共同压挤食物外,硬腭的触觉甚为敏感,能辨别食物粗糙的程度。咀嚼的作用(1)咀嚼的消化作用(2)咀嚼食物对牙齿和牙龈起摩擦和按摩作用(3)咀嚼时牙齿有轻微的生理性动度,能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磨耗能够消除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或(牙合)干扰,从而建立正常的(牙合)关 系。(2)咀嚼肌大部分附丽于上、下颌骨,因此,咀嚼运动对颌骨结构及发育,均有一定的功能性刺激。(3)咀嚼肌的功能性收缩,对牙列、颌、面、颅底的组织有功能性刺激,可以促进

11、其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增强代谢,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吞咽、呼吸及言语吞咽的过程1. 口腔阶段(食团由口腔至咽)2. 咽腔阶段(食团由咽至食管上段)3. 食管阶段(食团由食管下行至胃) 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呼吸方式与颅、面、(牙合)的发育言语和发音不清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为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光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0041.009, pH在6.07.9之间,平均 为 6.75。唾液的渗透压、电解质成分随分泌率的变化而异。唾液中水分约占99.4%,固体物质约占0.6%(其中有机物约占0.4%,无机物约占 0.2%

12、)。 唾液的分泌与调节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01500ml下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 2%4%:小唾液腺约占 7%8%。唾液的作用1. 消化作用2. 咀嚼的辅助作用3. 溶媒作用4. 润滑作用5. 保护作用6. 缓冲和稀释作用7. 清洁作用8. 杀菌抗菌作用9. 黏附和固位作用10. 缩短凝血时间作用11. 排泄作用12. 体液的调节作用13. 内分泌作用口腔感觉痛觉温度觉(冷觉、热觉)触压觉本体感觉味觉口腔一般感觉的敏感性依次为:痛觉压觉冷觉温觉口腔颌面部痛觉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由于事实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

13、。 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与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呈正相关,游离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 者,对疼痛敏感的程度较高,如牙髓;牙髓及牙周膜的痛觉感受器密度从高到低依次的部位为前牙、前磨牙、磨牙。 口腔黏膜的痛觉分布不均匀 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区有触觉感受点而无痛觉感受点,自颊侧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 较迟钝,称为无痛区而牙龈、硬腭、舌尖、口唇等处有明显的痛点分布,其中牙龈缘处痛觉最为敏锐口腔黏膜自前牙区向磨牙区的痛点依次减少。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分类和特点 口腔颌面疼痛为口腔、颌面、颈部组织器官等(如牙齿)各种性质疼痛的总称,表现为急性疼痛和慢 性疼痛两类。口颌面

14、部疼痛分为炎性疼痛、创伤性疼痛、肿瘤性疼痛、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医源性疼 痛和心理因素性疼痛等。口腔颌面部神经性疼痛主要有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非典型性面痛、蝶腭神经痛、耳颞神经痛、 簇集性头疼、茎突过长致的神经性疼痛等。口腔温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的温度觉有热觉与冷觉。通常认为热觉感受器为鲁 菲尼小体,冷觉感受器为克劳斯终球。口腔黏膜温度觉口腔黏膜温度觉的规律是: 口腔前部的冷点和温点多于口腔后部,故口腔前部温度觉的敏感性大于口腔后部。 口腔黏膜冷点又多于温点,牙龈、舌尖、舌边缘、硬腭、唇颊等的黏膜处冷点较多;而温点布于上 下颌前牙周围:但硬腭前部却仅有冷点而无温点。口腔内黏膜对温度的耐受力较皮肤为大,其原因是: 口腔黏膜痛觉阈较高,从而提高了对过冷、过热刺激的耐受力; 口腔内的唾液对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有缓冲作用; 口腔黏膜经常接触较高温度的食物,对高温产生适应性。提高了耐受力; 口腔黏膜同一部位冷点多于温点,故对温觉的敏感性低于冷觉,这是易导致口腔黏膜烫伤的原因之 口腔黏膜触压觉 口腔黏膜触觉是指物体接触到口腔黏膜而未引起口腔黏膜变形的一种感觉。 口腔黏膜压觉是指物体接触口腔黏膜后引起黏膜或黏膜下深部组织变形的一种感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