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74068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主备人:贺金华 审定:初二语文备课组 交流研讨签名: 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学习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

2、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2.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

3、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四、精研第一部分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五、 总结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

4、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二、感悟研读文本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 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

5、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 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4.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三、 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四、质疑问难整理五、探究讨论课文一方面

6、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六、作业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补充资料:世间最美的坟墓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7、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

8、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

9、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课后反思: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面部特征:忧郁

10、、愚钝、压抑(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5)拜访者失望之情(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1.

1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

12、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明确: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如下: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