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73794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 学。2. 农业生态学:有意识地运用生态学理论及系统生态学方法研究农业问题的学 问。3. 系统:是指由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仍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着特定 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4.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混合体。或者说,是 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控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 生态系统6. 生态位: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

2、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 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7. 基础生态位:指在生物群落中,若无任何竞争者和捕食者存在时,物种所占据 的全部空间的最大值。8. 实际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因存在竞争者。而使得物种只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 部分空间的生态位。9.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 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群 落演替。10. 演替系列: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 序分为:先锋期、过渡期、顶级期三个阶段11.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

3、序 列,组成一个整体,把这种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12.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各 种琪娜概况是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食物又往往 被许多中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联结 的网络,这种网络称为食物网。13.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 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14. 林德曼效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大致为1/10,称之为林德曼效 率。15. 辅助能:生态系数接受的能量除太阳辐射能之外,其他形式的能量称为辅助 能。16.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太

4、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 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 产生大气变暖效应。17. 点源污染:是指具有固定排放口和地点的环境污染18. 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没有固定污染物排放点的环境污染,是指 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 受纳水体。19生态阈值:系统在不降低和破坏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 的外界压力(临界值)称为生态阈值。20反馈调节: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 系统功能的过程。21负反馈调节: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

5、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 小,系统趋于稳定。22人工调控:是指在自然调控机制基础上,人们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比例、 种间关系、物质输入和输出以及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3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全部物质与能量来源。24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包括来自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物质。25社会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 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化石燃料、电力、化肥、农药、资金、技术、 信息等。26再生资源:在合理经营管理条件与适宜的自然环

6、境中可以更新、繁衍被人类继 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如森林、草原、植物、微生物。27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的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 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28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各样生态过 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1. 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系统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构成要素(2)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3)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 能。2. 系统的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a.系统的边界b.系统的层次(2)系统的 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3.根据

7、分类单位划分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性(最高级单位)(2)生态系 统纲(高级单位)(3)生态系统目(中级单位)(4)生态系统属(低级单位)(5) 生态系统丛(基本单位)4. 生态系统与系统的区别:1)组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成分2)空间结构: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3)时间变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咼级的演变发展规律4)内部功能: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协调完成5) 外部关系:开放性,以维持有序状态5. 土壤生物的作用:(1) 土壤生物促进土壤形成一一风华的母岩+有机物质和能 量 土壤(2) 土壤生物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土壤结构、孔隙度、通气性(3) 土壤生物提高了土

8、壤质量有效元素的增加、腐殖质(4) 土壤生物影响土壤 覆盖层一一地下洞穴、排泄物的堆积、植被的迁移6. 森林的生态作用:(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 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5)降低噪声、美化环境(6)提 供燃料、增加肥源7.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1) 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2) 土壤是植物上生长 的基质和培养库(3)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tr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 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4) 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度途径8. 土壤化学物质的生态作用:(1) 土壤PH值的生态作用(2) 土壤有机质的生态 作用(3) 土壤矿质元素的生态

9、作用9. 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一)增加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二)不超过生态阈值.阈 限值:在界限范围内生态系统通过自我修补进行调节,超过这一界限调节就不起 作用,从而使系统疏导改变,伤害以致破坏,这个限度成为阈限值。(三)优化 食物链结构食物链渠道的长短、大小和长度与否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 要条件(四)人为调控生态环境(五)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10.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重要意义:(1)它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2)在农业、林业、渔业等实践炼狱中,它是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3) 模型中参数r (瞬时增长率)和K (环境容纳量)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 重要概念。11. 生物群

10、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3) 形成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6)具有一定的 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8)具有一定的外貌12.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的结果。1.外因演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2. 内因演替:在生物群落里,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 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称为内因 演替。13.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基本形态和表现形式:动能:做功的能量即为动能潜能:不做工的能量称为潜能 动能与潜

11、能的关系:可以自发地或外力的作用下相互转 化 能量的表现形式:日光能(电磁波) 大部分转化为热量生物化学能(有机体中的潜能)光合作用形成化学能、动植物体形成石油、生物化学能; 微生物体中化学能;通过食物链转化到动植 热能:不同能量做功过程中能量 转化形式14. 典型的食物链:植物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 顶级食肉动物一,分别称15营养级。15. 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一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 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熵与耗散力结构;生态金字塔;林德曼效率与生态效 率定律16. 高辅助能投入“石油农业”的困境:1.过度依赖化石燃料2.食品安全问3.大 气污染4.水质恶化5

12、. 土壤退化6.农区生物多样性破坏27. 辅助能的合理使用途径:(1)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是重点(2)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等农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3)减少 大型机械能源消耗。(4)设施农业也有较大的节能空间(5)农村可再生能源利 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28. 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29. 地质大循环的特点: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30. 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循环31. 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同时存在着能量流与物质 流,它们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1)能量流是物质流的动力

13、、物质流是能量流 的载体(2)物质循环过程是物质由简单的无机态到复杂的有机态再回到简单无 机态的再生过程,同时系统的能量由生物固定,转化到消散的过程(3)能量流 是单向流动并且在转化过程中逐步衰变,最终趋向于全部转化为低效热能,离开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某些储存的能量,也能形成逆向的反馈能量流,但能量只 能被利用一次,而物质流不是单向流动,而是往复循环,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在 流动过程中只是改变形态而不会消灭。32. 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改变全球气候,包括气温,降雨量和 极端气候模式的改变(1)气温变暖:预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温增加较多,赤 道增加较少,从而大气运动形式发生重大变

14、异(2)水分布变化:降水区域发生 变化(3)危及粮食生产体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直接影响生态效应(4)人类 的疾病流行33. 水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蒸发一一内陆上空凝结下降一一地表径流 进入大海.小循环:水蒸汽在海上或陆地降下,后又被蒸发,在陆上降下与 蒸发不断循环,径流不流入大海,而流入内陆湖或形成内陆河。降水、蒸发和径 流是谁循环过程中的三个最主要环节,植被对水循环有很大影响。34. 全球水资源特征:地球水的总量不少,约占地球表面的70%(1)地球上水数量 大,分布广,但淡水资源占的比例小,可利用部分约为总量的0.5%,滋育陆地生 命的地表水,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100002/1

15、0000(2)年生产消耗水资源3万 亿吨(3)水是可再生资源,通过循环网络,海水、污水均可经过处理再生,还 可以造林拦蓄,人工降雨(4)世界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淡水绝大部分是冰川、 冰帽,80%在南极,10%在格陵兰,其水量相当于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的900倍,余 下的10%的淡水还集中分布在几大淡水湖,而且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也不均。35.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特征:(1)水资源的总供应不能满足总需求(2)地表水、 地下水开采过量(3)破坏植被导致区域水平衡失调(4)用水效率低,工农用水 矛盾大(5)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36. 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 的作物及

16、其类型,作物的归还率是不同的,作物除自然归还的部分外,还有可以 归还但并不一定归还的部分,称理论归还。(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在轮作制 度中,加入豆科植物和归还率高的植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3)农林牧结合, 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使秸秆还田(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 的归还率。37. 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农药、农田施肥、畜禽、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38. 面源污染的特点:污染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分过程复杂,难以控制,面源 污染占总污染的2/339. 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1)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重 金属与有毒元素持续增加,直接危害人畜健康,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养分 失调,硝酸盐积累较快,土壤酸化加剧。(2)化肥对水体的污染。水体富氧化, 主要是N和P起作用;地下水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