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733130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15古代诗歌五首青岛 马仙芝教学目的理解诗词有关知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纯熟地背诵。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顶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

2、统一了北方。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权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受骗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问题组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3、: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屹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假设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假设”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假设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发奋的精神融会到

4、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基调苍凉大方,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 王湾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考虑以下问题: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风光。“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

5、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息愁绪。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假如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缺乏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

6、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_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考虑以下问题。问题组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风光?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明确 O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

7、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场衔泥筑巢,一片活力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缺乏”,是因为看缺乏,说明诗人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缺乏”二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妙的湖光山色中了。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

8、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清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风光就会到来。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西江月 辛弃疾导入新课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风光。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消费,同情民间疾苦,因此

9、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入体会到词的妙处。教学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考虑以下问题。问题组:黪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a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亮堂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乘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

10、过的那家茅店,仍然在社林边。(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风光,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研读与赏析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考虑问题:问题组: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探究这首词的意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蝉鸣”可见天炎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夜行遇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快乐?是喜出望外之隋。上片写风光其实是衬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衬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气氛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