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72733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导处范文中华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纲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诲处范文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纲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纲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入,意存高远。中华民族的优秀质量和文化思想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得到了全面而集中的表达。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够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打牢做人的根基,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根底科学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一、课程性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包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久的精神家园,是制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人文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的根本特点。在诵读中,学生的识字才能、经历力、理解力等各方面才能都得以培养。工具性是课程的重要特点。二、课程目的、弘

2、扬中华民族文化,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民族骄傲感。2、诵中感悟,感受经典文化中包含的思想性,学习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等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熏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3、直面经典,让学生遭到文学的滋养,、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4、在诵读过程中,有机地展开科学的朗读、演讲等根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展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才能和写作才能。5、在阅读的同时,注重开展学生思维才能,激发想象力和制造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奠定根底。6、通过

3、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开发学生的经历潜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才能。7、营建浓重的阅读气氛,积极构建校园阅读文化生态。8、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档次。三、课程内容(一)古诗文选古诗文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不断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古诗文作为诵读的首选。(二)古代蒙学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文理,而弟子规则与三字经一样,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学生诵读。(三)四书五经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

4、“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此选编了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这些传统经典让学生诵读。四、施行建议(一)施行原则1、兴趣性原则课程的开发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消费生浓重的兴趣。课程的施行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2、教育性原则传统经典文化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因而课程的实践必须考虑其教育功能,要能通过诵读经典,净化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

5、趣。3、整体性原则在施行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4、差异性原则在施行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强调面向全体,但决不能无视由于受个人涵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二)施行建议1、每日课前、操前诵读构成常规。每周一节诵读小课,进展经典吟诵、演讲、表演等学习活动。每学期评选班级“青年君子”、“诵读之星”、“进步之星”,激发学生诵读热情。2、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平台,展示经典佳句,营建诵读的气氛,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情操。、学生建立“诵读笔记本

6、”,摘抄本人喜爱的经典句段,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学校每学期组织评选“优秀诵读笔记”。、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老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构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展。、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6、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开展亲子诵读,构成完好的诵读体系。7、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材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出现的咨询题和困难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好做法经历推行等。五、评价建议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对象的开展,通过评价,学生逐步构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开展的才能。因而,经典诵读的评价决不只是学生对

7、经典量上的积累甑别,更应强调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后,他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保持,运用经典指导语言、行动的提高等方面。(一)评价内容1、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态度及表现。2、学生诵读经典的成果。3、学生直面经典后对言行的操纵和指导表现。(二)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本人对本人、本人对别人评价。2、老师评价:老师依照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才能,给学生适当的评价。老师能够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适宜的评价。5、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及本课程施行成效作出评价。(三)评价建议1、本课程不采纳书面考试可考察的方式,评价依照平时的记录和学生的成果。2、采纳构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评价以鼓励为主,评选“青年君子”、“诵读之星”、“进步之星”。、学生成果展示留意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