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72651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从1999的经济走势来看,确已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而且呈不断加剧之势。纵观国际经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历来都重视运用财政政策应对通货紧缩这一顽症结,罗斯福新政时期如此,这次东亚金融危机受害国也是如此。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手段来治理通货紧缩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治理我国的通货紧缩已刻不容缓判断是不是通货紧缩,一般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通货紧缩是以价格是否全面持续下降为判断标准,我们称之为单因素论。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从1997年10月以来,已连续24个月同比为负值,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连续

2、16个月同比为负增长,消费资料价格指数更是连续40个月呈负值。今年1至4月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3.1%,4月份比3月份又下降1%.因此,可认定如今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二是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持续下降与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同时发生的,称之为双因素论。目前我国货币供给量说明上正常,实际上信贷已出现全面萎缩。19821995年13年时间,广义货币供给M增长速度是25.3%,而去年M增长仅为15.3%,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M、M的增长率那么分别从1994年的26.8%、24.3%下降到11.9%和10.1%.1998年根底货币供给根本上是零增长,说明货币供给是下降的。同时资金的流动性严重缺乏,货币周转

3、速度放慢。我们常用GDP与M的比例GDP/M作为判断货币流动性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从1992年以来一直是下降的,由1992年的1.049下降到1997年0.761,如今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三是认为只有价格、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三个指标均持续下降,才算通货紧缩。事实上,从1993年起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下降,1998年已降低到了7.8%,今年估计也不会超过这个数。与经济增长滑坡相对应,我国的公开失业率也呈现不断攀升态势,再就业的压力相当大,1997年底我国城镇职工下岗总数为1200多万人。总之,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如今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而且通货紧缩正在呈加剧之势。这是一个不容争论的事实,应

4、引起经济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开展危害极大。首先,通货紧缩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大幅度增加。假设商品价格每年下降近3%.就意味着企业每消费100元钱的商品,眼睁睁少卖了56元钱,而我们如今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销售利润率都达不到56%,这就势必使过去的一些盈利企业变成亏损,过去的一些亏损企业亏得更多。其次,通化紧缩导致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不断增多,“三角债越滚越多,市场信誉和信誉严重下降。再次,通货紧缩打击了消费,阻碍了经济景气复苏。去年,我国政府投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经济启而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终消费率太低,而最终

5、消费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通货紧缩引起的。因为,通货紧缩将直接带来企业效益的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和职工工资难以有较快的增长,群众对收入的预期肯定也不会看好。加之要深化住房、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改革,群众对支出的预期却很大;以及习惯于对价格“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影响,势必有钱舍不得花,消费需求就很难有较快增长。占GDP份额最大一块的消费启动不起来,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是不可能的。最后,严重的通货紧缩还会损害银行的利益,使得潜在的金融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风险。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企业大多自有资金较少而负债较多,而负债又主要市场需求缺乏,产品销售不畅,国有企业不仅归还不了银行的债务,而且只有依

6、靠继续向银行借债才能维持生存,这又反过来使得企业的负债率继续上升,债务的上升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只得继续向银行举债。如此恶性循环,一旦难以为继,银行将爆发债务危机,使得如今的潜在金融风险转变为现实的金融风险。二、治理我国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1.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当前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通货紧缩的日益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开展,当前应当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提出相应的政策。去年下半年开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货币政策在实际上也已由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度放松,但由于没有明确提出以防治通货紧缩作为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未能有效地改变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的预期。这是积极财政政

7、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如今应是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力度,如较大程度地进步居民特别是贫困层的收入程度和收入预期,增发国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等,以改变公众的“通货紧缩预期,有利于形成对明后两年经济开展和物价程度的合理预期,提升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信心与人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本质上是一种相机抉择的短期政策,一种特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长期发挥作用。自1993年下半年来,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之所以延续了五六年的时间,是因为1993年后我国通货膨胀势头过猛,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总结过去的经历教训,今后不应把长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作是一劳永逸的,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形势适宜调

8、整其政策取向。从当前的情况看,我们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以到达明显改变社会预期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财政货币政策成为一种灵敏的调控政策。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两者缺一不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走出通货紧缩困境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似乎仅靠财政政策还难以到达扩大内需的目的。现实的中国经济是,社会总需求严重缺乏并且存在着相当大的通货紧缩缺口,经济走向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搭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宗旨的宽松式财政政策时,无论是增加消费还是

9、扩大投资,最终都要表现为增加的货币购置力上。假如此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或减少,那么,扩张性的政策导致的购置力的增加就不能实现,从而不能到达刺激总需求的目的。例如,去年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根底设施投资而扩大内需,主要是靠增发国债而实现的,而国债规模是受各种条件约束的,不可能无限扩大,仅依赖现有的可借债规模,似乎难以到达拉动内需目的。所以,在财政向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增加了1000亿元的配套资金,集中用于根底设施建立。这种以定向长期国债为工具,以根底行业、根底设施为切入点的财政货币政策“双松搭配,是中国90年代以来未曾有过的尝试,获得了积

10、极的效果。可以说,这是我国使用财政货币政策“双松搭配的成功范例。而且,在当前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事实上已经形成的现实条件下,适度的货币扩张是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反弹的。相反,它将有助于我们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为启动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3.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景气复苏。在当前出口需求、国内消费需求短期内难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制约下,启动投资需求,选择好投资增长点,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是极为重要的选择。为此,重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1加强根底设施建立是政府扩大投资需求的着力点。在当前,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对电信、铁路、公路、市政建立、环境保护和

11、水利设施等根底设施的投入,在较长时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开展中国家,根底设施总体上还相当落后,而根底设施本身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大多属于上游产业,既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又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开展,且一般不会造成重复建立,所以对经济特别是投资的带动作用十清楚显,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2充分发挥财政经济杠杆在启动企业投资中的作用。从投资主体上讲,投资包括两大局部,即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我国如今最欠缺的并不是资金来源而是民间投资意愿。因此,扩大国内需求,对投资需求而言,除了增加政府投资之外,政府还应着力创造和保持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变企业家对将来的预期,增加企业的投资信心,进步企业的投资意愿,要做到这一点,财政除了继续实行一些减费和费税并轨措施之外,还要采取适当降低局部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的根底设施工程的资本金比例,扩大财政贴息,发动民间资本按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进展投资,较大幅度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等有力措施。4.施行强力的财税政策,摆脱消费低迷,刺激经济增长。自1997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走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增长。假如占GDP将近60%的最终消费的增长不能上升到正常的程度,就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应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适度地刺激消费,促进消费需求上升,拉动经济增长,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消费是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