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72191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土地利用调调控(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土地利用调控一、山西省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受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山西省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差 异是比较明显的,总体而言是:中部盆地好于东西两山区。基本形成 “一圈、一区、三带、多点”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太原经济圈:可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其中内圈层包括太原市、 晋中市的榆次、平遥、太谷、祁县、介休,吕梁市的汾阳、文水、孝 义、交城等;外圈层不但囊括了太原和晋中大部分地区,还扩展到北 部的忻定原盆地和阳泉市。这一区域地处山西中心腹地,历史文化底 蕴深厚,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体系完备,产业基础雄厚。建 设太原经济圈,对于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好在全国大格局中 承东启西的作用具有重要意

2、义。大运经济带:由大运高速公路、南北同蒲铁路以及同走向的基础 设施束共同组合而成,贯穿太原、大同、朔州、晋中、忻州、临汾、 运城 7个市。该区域基础设施完备、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 开发区,科技、教育、文化水平高,经济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 位。晋东南和太焦产业带:由太焦铁路、太长-长晋高速组成,贯穿 太原、长治、潞城、高平、晋城等城市,晋东南煤炭、煤层气资源丰 富,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潜力大。太旧-太汾柳产业带:有太旧-太汾柳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共同 组成,贯穿阳泉、太原、离石市。太中银铁路的建成,将强化本产业 带的经济联系。黄河晋陕峡谷区:区域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煤层气

3、资源, 已经形成河保偏、兴县、离柳、河津等点状开发基地;是山西煤电产 业、循环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二、山西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原则、指标体系与市级土地利用调 控(一)山西省上一轮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情况1、上一轮土地利用分区(1)晋北地域 位于山西北部,包括大同市、朔州市的全部和忻州的5 个县,共 22 个县(区)。(2)晋中南地域 包括山西省东西两山之间的盆地区域以及盆地边缘的山地丘陵 地带,从忻州的北端至晋南黄河沿岸,共40 个县(市、区),包括忻 州、太原和吕梁3 个市的平川县(市、区)以及晋中、临汾和运城3 市的大部分县(市)。(3)晋西地域位于山西省西部,包括忻州的4 个县、吕梁的 8

4、 个县(市)、临 汾的 7个县以及太原市的古交市和娄烦县等,共21个县(市)。(4)晋东地域 位于山西省东部,包括五台山以南的太行山地、太岳山地及沁河 中上游一带的 17 个县(区),分别属于阳泉、长治、忻州、临汾和晋 中等 5 个市。(5)晋东南地域本地域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所环绕,有盆地、丘陵和山地, 包括晋城市的全部、长治市的大部分和运城市的平陆、垣曲、夏县(3 个乡)等共计 19 个县(市、区)。2、上一轮土地利用分区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基本上体现了山西省资源环境条件,人 口、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等自然人文因素的空间差异,强调土地利用 现状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性,突出了土地资源

5、的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但打破了市级行政区界线,给实施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原则上不打破地、市界,地域分区按照自然、 经济、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土地利用方向、总体发展定位基本相 同的状况,明确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分区调控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使规划管理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的连续性。具体为以下1、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山西区域战略中,构筑太原经济圈,以期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山 西省核心经济圈,经济圈外圈层不但囊括了太原和晋中大部分地区, 还扩展到北部的忻定原盆地和阳泉市。因此,把太原经济圈所含盖的 范围,作为一个综合分区,充分体现了山西省空间发展战略的要求。

6、2、区内自然、经济、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山西的地貌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和高原。东西分异明显,省 境中部为一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东西两侧为隆起的山地,整个地形 明显地分成三个大的地貌区。其中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丘 陵占 40.3%,平原和台地面积较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7%, 山西大地貌格局也深深影响到山西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综合分区的 二级分区充分考虑到地貌、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山西位于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即处于我国东部温湿季风和西北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气温总 体上是南北分异大,气温南高北低,雁门关以北为温带气候,以南为 暖温带。南部又有东西分

7、异,晋南和晋东南差异明显。综合分区应充 分考虑山西气候的分异。3、土地利用情况的相似性山西 11个地市土地利用情况各不相同,从2005年山西省县级土 地利用变更数据来看,运城市的耕地、园地比例最高,分别达到39.0%、 7.4%;长治的牧草地比例最高,为 6.5%;太原市的城镇用地、独立 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比例最高,分别达到 1.5%、 2.6%、 0.6%;农村 居民点用地比例最高的是运城市,比例为 6.2%;未利用地比例最高 的是大同和晋中,比例分别为 38.8%、 38.4%。综合分区应充分考虑 山西土地利用情况的分异。4、以地、市级行政辖区为单元 按照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守则,省级

8、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原则上不打破地、市界。(三)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山西省内各地级市的社会经济布局,以及山 西省太原经济圈、大运经济带规划,将全省划分为晋北(大同市、朔 州市)、中部(太原、晋中、阳泉、吕梁)、晋南(运城、临汾)、晋 东南(长治、晋城)四个大区。在四个大区基础上,结合区内的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将全省划 分为 14 个亚区。(见下表)规划大纲分晋北、中部、晋南、晋东南四个大区分析其资源 环境条件、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发展定位,制定了土 地利用分区的调控方向。山西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一览表一级区 二级区1-1朔同盆地平原区I晋北区_ I -2晋西北山地丘陵区I-

9、3晋东北山地丘陵区区域范围 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南郊区 左云、右玉、平鲁、新荣区 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洪积冲积平原、溶丘陵缓坡地、风沙盆地川谷平原、灰II-1晋西山地区方山、古交、岚县、静乐、娄烦、宁武、苛岚灰岩陡坡山地、砂II-2晋西黄土丘陵区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中阳、偏关、河曲、保德、神池、五寨、石楼、交口黄土残垣、黄土坡II中部区II-3忻定原盆地平原区忻州、原平、定襄洪冲积平原、洪积II-4晋中盆地区II-5太行山山地丘陵区阳曲、尖草坪、杏花岭、万柏林、迎泽区、晋源区、小店区、清徐县、 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文水、汾阳、孝义、交城、灵石 盂县、寿阳、阳泉

10、、昔阳、平定、代县、繁峙、五台、榆社、左权、 和顺洪积冲积平原、复坡山地、河谷阶地洪积冲积平原、黄III-1晋南盆地区III晋南区III-2太岳中条山区洪洞、尧都区、襄汾、新降、侯马、曲沃、翼城、永济、临猗、盐湖 区、夏县、闻喜、降县、霍州、万荣、河津、稷山芮城、平陆、垣曲、古县、安泽、浮山洪积冲积平原、黄砂岩侵蚀山区、冲V晋东南区III-3晋西南黄土丘陵山地 区IV-1晋东南川谷盆地区IV-2太行山南部山区乡宁、吉县、大宁、隰县、浦县、永和、汾西潞城、襄垣、屯留、长治城区、长治郊区、长治、长子、高平、泽州、 阳城武乡、平顺、壶关、黎城、陵川、沁县黄土残垣、黄土坡冲洪积盆谷平地、灰岩侵蚀山地、

11、河山西省综合分区现状指标一览表一级区项目面积(公顷)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固定资产投 资(万元)农用地(公顷)晋北区总量2472636.3462.7213.75519012.0367.71492252.3曰北区比例15.813.815.113.213.814.7rh|v总量7414961.01438.1689.919062645.01342.34649613.9中部区比例47.342.948.845.650.545.8总量3445700.3910.5297.79939926.0506.02375030.8曰南区比例22.027.121.123.819.123.4晋东南

12、总量2337827.2544.0211.67147455.0439.91628894.5区比例14.916.215.017.116.616.1(四)市级土地利用调控根据各土地利用分区的调控方向,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 趋势、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分别制定各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 和开发补充耕地等土地利用约束 性指标,以及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强化 市级土地利用调控。约束性指标要严格落实,不得突破,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各市要在本大纲原则、目标指导下,积极配合山西省发展战略的 实施,结合区域

13、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强区域范 围内土地利用的调控协调,促进形成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秩序。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管治分区说明(一)山西省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依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方向进行的分区, 目的是为了表达省域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指导土地利用宏观层面的 布局。1、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必须客观体现土地利用的现势性(利用格局 与现状)、适宜性(利用方式与特点)、预见性(利用方向与潜力), 坚持分区原则与土地科学利用的高度统一性。在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 区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原则:(1)体现自然与经济的高度综合。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必须充分体现土地利

14、用中的自然生态价值和 经济开发价值,而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为此,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既要考虑了自然环境特征和过程,也要考虑资源开发成本、开发收益 和人类活动开发需求,更要考虑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的相互影响和作 用关系。(2)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的相对一致。土地资源分布的区域特点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 进行分析时,必须注重其区域性。不同地区区位优势不同,气候、地 形、水文、植被等自然状况也有差异,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问题不同,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也往往有差异,所以制定可 持续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时,首先要做的是对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 区。土地利用功能有多个,但一般存

15、在一个主导的功能,主要的用途, 在同一个功能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的相对一致。(3)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需求旺盛的地区承担高强 度的社会经济活动;让开发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承担相对强 度较低的社会经济活动。这样保证区域的经济、生态比较优势得到充 分发挥,从而从总体空间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4)土地功能区划要与主体功能区划相衔接。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 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 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据此引导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管制开发强 度,调整开发政策。土地利用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要相衔接。2、山西省土地利用功能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