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人工顶管施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721651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5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水人工顶管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人工顶管施工(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市政配套雨水管线工程顶管施工方案2017 年 3 月 26 日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 3.1.1 编制原则 3.1.2 编制依据 3.第二章 工程概况 4.2.1 工程介绍 4.2.2 工程地质 6.2.3 区域地震 7.2.4 勘察结论 8.2.5 顶管注意事项 82.6 施工工期 9.2.7 工期保证措施 9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署 1.0.3.1 施工准备 1.0.3.2 施工环境调查 1.3.3.3 工地现场清理与布置 1.3.3.4 施工现场降水措施 1.3.3.5 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1.4.3.6 总体施工流程 1.4.3.7 施工现场布置 1.4.3.8 运输组织 1.5.3.9

2、施工现场的保洁与清理 1.5.3.10 测量管理 1.5.第四章 工作坑施工与接收措施 1.7.4.1 工作坑尺寸 1.7.4.2 工作坑做法 1.8.4.3 接收措施 2.5.第五章 顶管施工 2.5.5.1 顶管施工设计 2.5.5.2 顶管总推力值计算 2.7.5.3 顶管设施安装 2.7.5.4 顶进施工 3.2.5.5 顶进过程中的监测 3.4.5.6 顶管中的安全措施 3.6.5.7 顶管质量监控 3.7.5.8 顶管施工常见病害的防治 3.8.第六章 施工中的监控量测 3.9.6.1 监控对象 4.0.6.2 监控手段 4.0.6.3 基坑施工监控 4.0.6.4 顶管施工监测

3、4.2.6.5 监测技术要求 4.5.6.6 监测管理 4.6.6.7 路面沉降监测安全措施 4.6.6.8 路面沉陷应急预案 4.7.第七章质量目标与控制措施 4.9.7.1 质量目标 4.9.7.2 质量保证体系 5.0.7.3 质量控制措施 5.0.第八章 安全防护施工措施 5.4.8.1 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5.4.8.2 安全管理目标 5.4.8.3 安全作业措施 5.5.8.4 安全用电措施 5.6.8.5 安全防护重点 5.6.8.6 安全教育 5.7.第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 5.7.9.1 建立文明施工体系 5.7.9.2 现场场容 5.8.9.3 现场管理措施 5.8.第十章 与

4、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 5.9附图:竖井初衬格栅加工与材料表 5.5.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 本工程质量要求高,我施工方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 施工。以先进的施工技术、现代化信息管理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2. 方案动态优化原则 工程实施中,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人工顶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施 工设计图纸和其他补充资料,需进一步完善、细化施工中的细节问题,根据现 场实际情况、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动态地进行方案调整,达到最优化的施工 组织。1.2 编制依据1.2.1 施工文件甲方所提供的施工蓝图1.2.2 工程应用的主要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

5、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6.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8.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9. 河北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规定10. 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与重大隐患处理规定1.2.3 施工中所涉与的有关规范、规程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 GB50268-2008 )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

6、2009)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DB11/489-2007 )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46 2005 )7. 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DBJ01-87-2005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 GB50497-2009 )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J01-71-2003 )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与保卫消防标准 ( DBJ01- 83-2003 )1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 97)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2.4 其它1、现

7、场踏勘所获得的调查资料。2.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3. 多年顶管工程的施工经验。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介绍本工程 * 国家养老示范区,规划为城市次干路。 道路设计速度 40km/h ,全长 707.905m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 限为 15 年。路线整体走向为有北向南, 道路设计起点位于 * 路与规划一路交口 处 , 设 计 起 点 桩 号 为 K0+617.444 , 终 点 为 * 路 与 * 路 交 口 处 , 桩 号 为 K1+325.349 。因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雨水管线覆土较深,不具备明开沟条件, 因此改为人工顶管施工。从而大大降低了土方的开挖量,节省了施工场地

8、所占 用的面积,并且减少了对原状土的扰动以与土方回填量。此顶管工程是以单向在工作井顶进、接收井接驳勾通的方式。施工设计起 始点为 0+035.212 ,设计终点为 0+597.175 。桩号之间净距为 561.963m 。雨 水管道管径设计为 DN2400mm 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砼管材采用川级钢筋混 凝土钢承口管,每段顶管全长不超过 50m ,管顶覆土均大于 5m 。竖井原设计 为 13 座,均采用逆作法钢格栅支护 +锚喷混凝土结构。分别为 YB1# 竖井B13#竖井。其中设计主顶坑为 6座,分别为 YB2、YB4、YB6、YB8、YB10、 YB12,竖井尺寸均为6m X6m ;接收坑为7

9、座,其中尺寸为4.3m X3.5m的竖 井共 6 座,分另U为 YB1、YB3、YB5、YB7、YB9、YB11、尺寸为 5.3m X4.5m 的竖井共1座,为YB13 o施工现场紧邻一条河道,为保证正常施工以与工人的生命安全,施工期间应采取轻型井点管井不间断降水。降水由项目部负责。竖井设计深度详见下图2-1 :井号与桩号设计二衬检查井尺寸设计初衬竖井尺寸井底标高 (检查井 内底)地面标高竖井深度m(至初衬幵 挖面)竖井间距(m)YB10+035.2123.8 X1.34.3 X3.5-0.5009.00910.05947YB20+035.2123.8 X1.96.0 X6.0-0.5198.

10、6819.75047YB30+035.2123.8 X1.34.3 X3.5-0.5388.3519.43947YB40+035.2123.8 X1.36.0 X6.0-0.5568.0239.12947YB50+035.2123.8 X1.94.3 X3.5-0.5757.6948.81947YB60+035.2123.8 X1.36.0 X6.0-0.5947.4108.55447YB70+035.2123.8 X1.34.3 X3.5-0.6137.2718.43447YB80+035.2123.8 X1.96.0 X6.0-0.6327.2798.46147YB90+035.2123.

11、8 X1.34.3 X3.5-0.6507.4088.60847Y B100+035.2123.8 X1.36.0 X6.0-0.6697.5498.76850Y B110+035.2123.8 X1.94.3 X3.5-0.6897.6998.93844Y B120+035.2123.8 X1.36.0 X6.0-0.7077.8319.08844.963Y B130+035.2124.8 X45.3 X4.5-0.7257.9669.241本工程特点:1、工作坑较深,防护工作需要加强。2、紧邻河道,施工期间应采取不间断降水。3、施工场地狭长,竖井较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前期施工影响后

12、 续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施工障碍。2.2工程地质场区岩性以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土为主,依据地层成因与工程性质将所揭 露地层划分为6个地质单元,3个亚层,现自上而下简述如下:(1 )岩土地层构成与工程特性人工填土层 素填土层:黄褐色。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土质不均,夹植物根系。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层厚0.501.10米,层底标高5.948.84米新近沉积层 -2粉土层: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 应中等。含云母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北侧分布,部分孔缺失,揭露层 厚1.103.00,层底标高5.786.72米。 粉质粘土层: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

13、性,摇 振反应无,稍有光泽。见绣染,含礓石,局部夹粉土薄层。该层在整个场地均 有分布,揭露层厚1.503.20米,层底标高3.044.34米。 粉质粘土层:黄褐色,软塑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高压缩性,中 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见绣染,局部夹粉土薄层。该层在场地东北 部缺失,揭露层厚2.103.00米,层底标高0.311.84米。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层 粉质粘土层:灰色,软塑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高压缩性,中等 韧性,摇振反应无,多处夹粉土薄层。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层厚0.60 3.30 米,层底标高 -2.00 0.92 米。 -1 粉土层:灰色,密实,湿,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含云 母,土质不均。该层在场地中部分布,部分孔缺失,揭露层厚 0.70 1.20 米, 层底标高 -1.30 -0.08 米。 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摇 振反应无,稍有光泽,见绣染,多处与粉土互层。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揭露层厚 0.703.40 米,层底标高 -5.15 -3.15 米。 -1 粉砂层:灰黄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云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