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69817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单元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

2、图、数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感,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5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

3、育。二、教学重点: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三、教学难点: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大)学具: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小)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二)新授课: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

4、许多小朋友,一面国旗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图中有哪些数是1的事物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依次数出数量为

5、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小结数数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教师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2、认读1-10各数。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

6、,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学生齐读1-10各数。3、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2两题。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学生观察,汇报。(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校园里的各种事物,还找到了我们身边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事物。放学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找一找哪些事物也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六、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

7、4、5、6、7、8、9、10七、教学反思:“数一数”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第二课时 比多少(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7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8、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块图片、木头图片。学具:学具盒。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小河边,一群动物在忙碌着呢!是怎么回事,一起去看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瞧,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房前的石桌上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二)新课教学1、教学“同样多”(1)教

9、师: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它们在干什么?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学生汇报,教师贴兔子头图和砖块图。(2)教师引导学生看贴示的图片,说明: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正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块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教师:现在来考一下同学们的听力,谁能把我刚才的话再说给大家听呢?(学生模仿说一遍)(3)教师: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学生观察,个别汇报。2、教学“多些”“少些”。(1)教师:请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学生汇报,教师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教师提问: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数量不一样)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

10、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3)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全课梳理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2、拓展应用(1)找课本中还能比较的事物。教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小兔和砖块、小猪和木头,大家再在图上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2)学具操作。教师摆5个,出示要求:摆,和同样多。摆,比少。摆,比多。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3、巩固练习(1)课本第7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勾出:左图是蜜蜂多、花朵

11、少,在蜜蜂后面打勾;右图是小狗少、骨头多,在小狗后面打钩。(2)课本第8页练习的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做。提示学生,因为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因此更要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出公鸡少、鸭子多,在公鸡后面的框里打钩。(3)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分别数出两种球的数量进行判断,红球少、黄球多,在黄球后面的框里打钩。(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同样多”“比多少”,大家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五、板书设计:比多少 免子和砖同样多 猪少木头多六、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12、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但在叙述上,学生还存在一此问题,如:有些学生会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还有的学生说“什么比什么多”,或者“什么比什么少”时,总是简单地说“什么多”“什么少”。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运用。第二单元 位置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二、单元教材分

13、析: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

1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

15、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教授课:1、谈话,揭示课题。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学生:上、下、前、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