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题签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69798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题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题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题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题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题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曹 刿 论 战一重点词语解释(1)伏: (2)旗靡: (3)乡人: (4)肉食者: (5)间: (6)鄙: (7)入见: (8)何以: (9)衣食所安: (10)对: (11)从: (12)牺牲: (13)孚(f): (14)狱: 情: (15)忠: 属: (16)公与之乘: (17)鼓之: (18)三鼓: (19)败绩: (20)驰之: (21)下视其辙: (22)轼: (23)逐: (24)既克: (25)作: (26)再: (27)竭: (28)盈: (29)难测: 二一词多义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

2、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登轼而望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邪4、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6.下边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彼竭我盈 竭其庐之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公问其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

4、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聚室而谋日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邪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三、翻译句子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2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4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6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7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

5、0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11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1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四、知识问答1、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 2、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3、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4、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5、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6、望之,曰:可矣。”?6、“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1)2)3)7、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1)2)8、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1)2)9、本文的详略安排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10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11、曹刿、鲁庄公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2、本文有几条线索?1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1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曹 刿 论 战参考答案一重点词语解释(1)伏:埋伏。惧有伏:惧有伏:怕有埋伏。(2)旗靡:旗帜倒了去。(3)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是春秋时期国都及其他近郊设立的一

7、级行政单位。(4)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大夫以上的贵族。(5)间:参与。(6)鄙:浅陋,指目光短浅。(7)入见:入朝拜见。(8)何以:以何,用什么,凭什么。(9)衣食所安:我所享受的衣食。专:独享。(10)对:回答。(11)从:跟随。(12)牺牲:牛、羊、猪等祭祀用品。加:谎报。信:言语真实。(13)孚(f):信用。福:保佑、赐福。(14)狱:诉讼案件。情:实际情况。一说,情:忠诚。(15)忠:尽心竭力。属:类。可以一战:可以凭此作战。(16)公与之乘:庄公和他同坐在一辆战车里。长勺:鲁国地名。(17)鼓之:击鼓进攻齐军。(18)三鼓:三次击鼓进攻(19)败绩:军队溃败。(20)驰之:驱车追赶齐

8、师。(21)下:下车。辙:车轮辗出的痕迹。(22)轼:古代车厢前面扶手的横木。(23)逐:追赶,追击。(24)既克:已经战胜。(25)作:起,使士气振作。(26)再:两次,第二次。(27)竭:尽。(28)盈:满、足。(29)难测:难以猜测。二一词多义1 A2 C 3. D4、B 5 D6.7A8B9A三、翻译句子略四、知识问答1、段落大意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2、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3、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9、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6、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罔然进军。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7、1)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8、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

10、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9、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论战。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10、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11、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

11、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

12、疑)。13、“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14、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曹 刿 论 战参考答案一重点词语解释(1)伏:埋伏。惧有伏:惧有伏:怕有埋伏。(2)旗靡:旗帜倒了去。(3)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是春秋时期国都及其他近郊设立的一级行政单位。(4)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大夫以上的贵族。(5)间:参与。(6)鄙:浅陋,指目光短浅。(7)入见:入朝拜见。(8)何以:以何,用什么,凭什么。(9)衣食所安:我所享受的衣食。专:独享。(10)对:回答。(11)从:跟随。(12)牺牲:牛、羊、猪等祭祀用品。加:谎报。信:言语真实。(13)

13、孚(f):信用。福:保佑、赐福。(14)狱:诉讼案件。情:实际情况。一说,情:忠诚。(15)忠:尽心竭力。属:类。可以一战:可以凭此作战。(16)公与之乘:庄公和他同坐在一辆战车里。长勺:鲁国地名。(17)鼓之:击鼓进攻齐军。(18)三鼓:三次击鼓进攻(19)败绩:军队溃败。(20)驰之:驱车追赶齐师。(21)下:下车。辙:车轮辗出的痕迹。(22)轼:古代车厢前面扶手的横木。(23)逐:追赶,追击。(24)既克:已经战胜。(25)作:起,使士气振作。(26)再:两次,第二次。(27)竭:尽。(28)盈:满、足。(29)难测:难以猜测。二一词多义1 A2 C 3. D4、B 5 D6.7A8B9A三、翻译句子略四、知识问答1、段落大意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2、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3、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6、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