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68846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政治经济学题库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套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价值: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

2、构成是指资本在价值形态上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数量比例。产业资本家用于生产的资本,从价值形态来看,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两个部分,也就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组成。马克思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1)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2)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den,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

3、,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简述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从现象上看,工人好象是出卖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实质上工人向资本家出卖的并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答: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

4、消费资料两大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即I(V+M)=IIC.由此基本实现条件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I(C+V+M)=IC+IIC,II(C+V+M)=I(V+M)+II(V+M)。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号召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理论,对此应该怎样理解?由于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就会有各不相等的利润率,但竞争会使不同利润率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在现实过程中,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在资本家追逐有利投资场所,通过资本的不断转移而实现的。由于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

5、润率,利润就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不一致,二利润两和剩余价值量还是相等的。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以后,个部门的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量,价值和生产价格的量能都发生了背离,因此,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就被掩盖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

6、观要求。根据这一规律,当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它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2 )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虽然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自我扬弃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迟早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

7、展的必然过程。(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决定了它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同时产生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激化,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缓解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就成为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主义制度对自身的否定准备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的客观历史趋势。 第二套题1.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是物品借着一种明确的经济关系才能够产生出的价值。2.资本

8、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 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3.职能资本:在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包括执行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产业资本和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商业资本。职能资本是与借贷资本相对而言的资本形式。4.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

9、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了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低廉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简述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

10、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资本循环的三大阶段有何特点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用货币购买生产要素,即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这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也就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的。这里的货币不是一般的货币,二十资本的预付形式。它最后要带来更多的货币,使资本增值。这里的商品也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供个人消费,二十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供生产消费,是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第二个阶段即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的主要阶段,本质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这个阶段的基础。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只有这个阶段资本家才能达到取得剩余价值的目的。所以,这

11、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关键阶段。第三个阶段即卖出的阶段,把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可以这样说,第一阶段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第三阶段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阶段。简述资本主义两种级差地租的形成及他们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把少数利用瀑布作动力的企业和多数利用蒸汽作动力的企业相对比,说明了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少数企业由于利用了瀑布这种自然力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价格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是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多数企业产品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在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卖时,少数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除获得

12、平均利润外,还获得一个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归功于瀑布这种自然力,而这又是跟士地分不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土地所有权垄断。上述超额利润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而是由资本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垄断经营产生的。因此,这个超额利润便落入瀑布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转化为地租。马克思把这样形成的地租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级差地租是由对土地的资本经营垄断产生的。由土地和资本生产率等级差别形成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了“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而实际上这个只是

13、劳动力的价值。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把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别,这样就使它们陷入了无法解决的混乱和矛盾之中。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现实关系。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按照价值规律,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点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样适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中,一方面,生产资料转移了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活的劳动创造了新价值。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产品的总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

14、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式看重了这个价值差额。劳动力的卖者和任何别的商品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而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的独特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称。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第三套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

15、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出的特有的人口规律。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

16、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实体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即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土地所有者对于他的土地,不论是优等地或劣等地,总要取得一定的地租,否则,他宁愿让土地长期闲置,也不肯让别人无偿使用。这种导源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地租,马克思称之为绝对地租。简述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封闭型的,保守的经济,以简单生产为特征,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