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660947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能够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天气逐步地冷了,冬天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迎着冬天的笑脸,我想起了一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体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之中。(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简单的介绍作者,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的了解。二、课题解说。解说作者写春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精品散文。不但仅是为了赞美春天,而赋予它新的内涵-渴望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也表现了他

2、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明确:盼春(第自然段);绘春(自然段);颂春(自然段)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简析“盼春”: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能够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个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3、: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从哪儿能够看出是总写呢?(“一切”)在这个小节里,作者分别选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但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小结:作者在这个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择了五幅画面来

4、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个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这个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实行探究、体验性学习。、春草图:(第自然段)这个段用词准确。

5、“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展开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个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这个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

6、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春花图:(第自然段)在词语使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

7、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春风图:(第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能够感觉到它的存有。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春雨图

8、:(第自然段)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迎春图:(第自然段)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

9、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3、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朗读竞赛。七、作业: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八、板书: 春朱自清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赞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